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 新扎县令(1 / 2)

第三章 新扎县令

啃书网(啃书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初广元县衙

“来人啊,把这两个刁民拉下去,每人都打十板子,妈的,什么人啊,丢了几个鸡蛋也来县衙门击鼓,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拉下去,拉下去!”大堂上,县令非常愤怒且又无奈的丢出了两根签子,一群衙役立即扑过来将两个刚才还在互相指责的年轻人拖了下去,不一会儿,外边便传来了杀猪般的嚎叫声。~啃?书*小*说*网:.*无弹窗?@++www.*kenshu.cC

――

这位县令大老爷不用说,就是武太行了,半个月前,他在收拾停当之后便顶着一根假辫子,穿着一身长跑马褂赶往广元县上任了,你说这骗子哥哥还真是专业,各种行头都备的齐全不说还预备了几根各种成色的假辫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在广元县继续干一票大的,现在好了,全便宜武太行了,说到衣服就更不用担心了,古人的衣服都比较宽松,骗子哥哥的衣服武太行穿在身上居然一点儿都不觉得小。

至于说一个假冒的县太爷会不会被识破则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问题,虽说现在是晚清了,可是朝廷的文书在这川北地区还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武太行多少有些忐忑的将文书官凭交给县丞验看之后便非常顺利的走马上任了,一点的拖沓都没有。这下武太行反倒是有点不自在了,这古代官僚机构的效率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自己来到广元县还不到一个小时便走马上任了,各种权利一把抓了,简直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特别是这县城中心地带的县衙(现在的广元市老城政府街利州宾馆一带),更是给人一种震撼,唯一的感觉就是大,太大了,这边远小地的县衙怎么能这么大呢?不过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的这座衙门可是经过了明清两代数百年的不断修建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的,而且这官员县城了正儿八经的官署也就这么一座,根本不用什么集中办公,更不担心搞山头主义,全县的官员都在县太爷的鼻子底下待着,只要县太爷不是太笨,都能够掌控的了局面。

走进县衙大门,拾级而上是高大的县衙大堂。大堂是审理大案、要案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上挂金字匾额“广元县正堂”五个大字。大堂正中十分显明的摆设着县太爷的座位,背后有鲜明耀眼的“海水潮日图”,面前有巨大的公案,上面存放有官印和发令签,大堂两面是各式各样的十八般兵器和刑具,青石地面上有跪石。穿过大堂,有东西衙皂房,是三班衙役值班的地方。往前走便是县令迎接高官的头道大门“重光门”,门上悬有“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的金匾。走出“重光门”,便是二堂院,即“琴治堂”,这是县令审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公堂。二堂院的后面是迎接州府官员的二门,穿过天井院,正面是迎宾厅,那是迎接上级官员走的第三道大门,俗称“三尺禁地”,庶民百姓一般是不能来到此地的。

走出迎宾厅,就是十分幽静清雅的三堂,也称公署,这就是县令接待钦差大臣、州府官员议事的地方。三堂后面还有四进的房子,这才算是县令自己的后宅,从正堂到三堂的两边还有上百间官房,其中有金库、银库、军械库和文武官员、士兵等住的地方及养马房。再往后走就是县衙门后花园,里面有花、草、桑林等。

这哪里是什么县衙啊,这简直是一座小型的城堡嘛,以前武太行也参观过不少的明清时期官署,可是有这样规模的却少见,即便有也大多是知府、巡抚衙门,甚至是总督的衙署也不过如此,你还别说,坐在县衙正堂还真有那么一点感觉。

不过武太行的热情来得快,去的也着实的快,因为就在他坐在正堂前酝酿感觉的时候,帮着自己把走马上任的一系列的手续都办完了的县丞却突然间跪在了自己的面前,神色十分的庄重。

“李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啊,快点起来,快点起来,你我份属同僚,这样多见外啊!”武太行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位李道河李大人给他的感觉非常的好,还想着以后要依仗着对方在这广元地界立足呢,可是现在这位却跪在了自己的面前。

在武太行的劝说下,这位李大人总算是站了起来,可是神色却依旧有些严肃中却又有些惭愧的感觉,颇为无奈的向武太行道出了这其中的原委,原来就在三年前广元发生了一次羌人暴动,虽说这次暴动最终被镇压了下去,可是当时的县令却因此丢官去职永不叙用了,本来这县令去职也就去职了,再来一位就成了,可是问题是将这位县令罢官的是四川总督,而县令的后台却在京城的吏部,打那以后双方就在这广元县令的人选上扯起了皮来,互不相让,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县令一职愣是空悬了三年没有人赴任。

那位说了,没人就没人呗,不是还有你这个“副县长”的县丞在吗?只要大家各司其职也就行了啊,有什么问题呢?可是问题却恰恰出在这里,原来这县令在清代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给整个衙门工作人员发工资,所有官员、胥吏、衙役、军兵的俸禄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算数,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在封建社会你要是越权做了这种事情的话,那时绝对要杀头的,甚至株连九族也未可知呢。

所以这三年来县衙的大小官员们愣是一分钱的俸禄都没有拿到,生活全靠平时经手的各种诸如“鞋袜费”、“舟车费”、“踏勘费”、“解绳费”、“开锁费”、“取保费”等费用来维持,这要是在其他各县的话也还能够维持,可是广元此地本就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又恰巧经历了羌人暴动,哪里还有什么油水儿啊,所以大家这几年来的日子过得都说得上是紧紧巴巴的,到最后,偌大的一个县衙居然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人,官员也剩下了县丞、典吏、课税大使三人,如果武太行这位新扎县令要是再不来的话,估计整个县衙就要散架了。

“不对啊,刚才本官进来的时候看着县衙里里外外的人不少啊,怎么会只剩二十多人呢?”李道河说道这里的时候武太行打断了他,老实说这种事情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和听到,可是他却并不完全相信对方,虽然印象好,可是大家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了解有限嘛。

“大人容禀,县衙这边确实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人,大人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乃是那五那老大人手下的巡防营,那老大人治军有方,三年前的羌人暴动便是老大人率军扑灭的,这几年虽然俸禄发不下来,可是那老大人一直用自己的钱来维持正常的开销,所以到现在巡防营那边应该还有百多人吧,若不是还有这百多人的巡防营,靠着咱们县衙这边的十几二十个人根本就控制不住这广元县啊。”李道河连忙解释道。

“姓那,是旗人?”

“正是,不过那老大人肯定不是大人在京城所见到的那种旗人,老大人不抽大烟、不赌钱、不逛窑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猎,别看今年快七十了,却能拉得开三石大弓,这几年不行了,以前每一年都要进山里猎一头猛虎回来,甚是英勇啊。”李道河赞叹道,虽然文人大多看不起武将,可是他却对这位独树一帜的旗人军官很是推崇。

“有意思,可是这那老大人如此厉害,为何会流落到了这广元县呢?还有就是他为何年近七十还只是一名小小的管带呢?”武太行在来赴任的路上自然也没有闲着,变着方的研究了一下自己所处的这个年代,虽然还一知半解,可是对于巡防营管带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所谓的巡防营大多是以前的绿影换了个名字罢了,巡防营步军管带充其量也就是个从七品的武官,受县令的节制,属于整个清帝国武装力量中最没有地位的那个阶层。

“这个卑职就不清楚了,不过听那大人家的老家丁言,似乎当年那大人的父亲曾是肃顺的亲卫头领。”李道河点到即止。

“原来如此!”武太行恍然大悟,一个在当年“辛酉政变”中站错了队的武官还能够跻身官僚队伍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还谈什么升迁啊,只不过这位那五那大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兢兢业业的忠于职守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冲这一点,他就想见一见这位那大人。

“大人,那您看是不是可以――”李道河眼巴巴的看着武太行,虽说这下发俸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在上官上任的第一时间就讨要俸禄有些不合适,所以现在他真的很担心武太行会随便找个由头拖他一段时间,要知道现在家里可真的是揭不开锅了,自己五岁的小儿子现在连做梦都在想着吃腊肉。

“发,立即发,李大人,取账目,本官这就批条子,不过咱们有个前提,今天只发你说的那些仍旧在当班的官吏和衙役的俸禄,其他人等暂缓,等本官熟悉一下具体的情况再说。”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的道理武太行还是晓得的,可是他也知道清末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佳,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大人英明!”李道河连忙跪倒,这已经是他之前猜想的最好的情况了,至于其他的那些人到底要怎么样,他才不想管呢?毕竟能够调走的基本都是些有门路的家伙,想来也不会在乎这点俸禄,至于那些衙役们拖欠的俸禄想来大老爷以后会慢慢的想办法的,这东西也没法说啊。

当下李道河便取来了拖欠俸禄的明细以及银库的账目,一看之下,武太行不免有些窃喜,不算铜钱,便有白银三万余两,银元一万余块,另有砂金一千两(广元本地出产砂金),乖乖之前从那位骗子哥哥身上搜罗到了差不多两万两的银票和白银就觉得自己算是这个时代的富豪了,可是现在看来,自己的眼界还是小了一点,要是自己晚几天给这些家伙发俸禄的话,岂不是可以把这些东西全部卷走?拿着几万两银子到上海的租界里做富家翁也是不错的选择嘛!

等等!武太行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他就搞不明白那位骗子哥哥为什么要花一万两银子买这么一个穷县的县令当,难不成真的是想造福地方?现在看来这家伙绝对没有这么好心,十有八九就是盯上了这小县城的银库啊,乖乖戈隆地洞的,搞到这些银子,再刮一遍地皮,绝对少不了,到时候带着钱一走,再想找他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想到这一层,说实话,武太行也有一些动心了,几万两的银子,按照这个时代的购买力来讲,少说也是几百万,憋在这山沟沟里,又哪里比得上大上海的繁华,到时候只要有钱,自己也可以到美国去定居嘛,自己的英语还不错,还会开飞机,到美国去肯定饿不死――“我要去勾引费雯丽!我要去调教秀兰邓波尔!我要,我要,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