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章 初等教育

第六十章 初等教育

啃书网(啃书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送走龙鸣剑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宣统二年的五月四日,广元、南江两县同时贴出了公告:宣布将重开这几年已经荒废掉了的两县县学,同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将两县的县学改为新式学堂,学制五年,为初等教育,一旦学业结束可优先进入巡防营或者是衙门做事,学业优异者还可推荐入省城新式中学继续学业。~啃?书*小*说*网:.*无弹窗?@++www.*kenshu.cC

若是按照老百姓一贯的想法,这些事情本就不关他们的事儿,读了书又怎么样?莫说现在朝廷已经停了科举,就算是科举没有停又能怎样,还能轮的上自己家的孩子做官啊,瞅瞅现如今大清朝的那些“公务员”,哪一个不是花钱买来的,那根本就不是咱们老百姓玩儿的东西,与其花五年的时间去读什么劳什子书,还莫不如学学怎么干活好些,可是这一次官府的公告却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新开的新式学堂叫什么“县中心小学”居然是免费的不说,中午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这午餐可是够吸引人的,这年头人养孩子最愁的就是这孩子吃得多,干得少,而且还不能不给他吃,往往都是大人跟着也要挨饿,若是一天之中最主要的一顿饭能够由官家管了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样一年下来的话光是粮食就能省下不少,可比让这些孩子帮着干点活合算的多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高兴,因为这两县“县中心小学”每年只招一次生,而且每次限额两百人,换言之整个的广元南江两县今年也只有四百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免费教育和免费午餐的待遇,而且这些孩子只能是六周岁到十周岁的孩子,大了或者是小了都不行,而且还要通过面试才能入学。这让大多数人都感到有些失望,毕竟这要求相对而言还是有些严了,招收的人数也太少了。

好在官府保证,今后“县中心小学”的招生人数会逐年增加,而且还会争取在五年之内在保宁全府各州县都建立一座广元南江一样的“县中心小学”,而且在保宁府还会酌情设立一所中学,凡是“县中心小学”的优秀毕业生都可入中学免费就读不说,官府还会提供全部免费的住宿和饮食,这才总算是让大家又多少见到了一些希望。

这就是武太行来到这个时代后推行的第一项教育相关的计划,虽然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和那些所谓的留洋学子没有什么认同感,也担心自己的队伍中有太多的读书人出现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可是发展教育却还是一刻也不能拖延的事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话可不是说说就完了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才是。

武太行也没有想着自己能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毕竟这个国家的底子摆在这里,想要一蹴而就的建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很不现实的,没有足够的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氛围,没有合格的学生,什么都是枉然的,所以这第一步武太行想着的就是要建两座小学,两座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小学,从基础开始一点点的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当然,这也是在积累经验,为以后创建属于自己的中学甚至是大学创造条件。

为了更快的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武太行打算采用小学五年,中学四年,而后直接进入大学教育阶段的,所以虽然他打算开办的是绝对免费的教育,可取不是那种什么人都能够读的下来的免费教育,通过不断的淘汰,让最优秀的人最终进入大学才是正道,他可不想搞后世那种绝对失败的大学教育,搞得最后偌大的一个中国却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培养人才的学校,有的只是为物欲所侵蚀的教师,迷失了方向的学校,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

虽然第一批打算招收四百名学生,可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武太行却并不排斥要多招收一些学生作为旁听生来一起上学,如果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可以立即开除,以旁听生补充,这样就能让更多的成绩优异,思想端正的学生获得升学的机会,可不要觉得这是专制或者是压抑个性的发展,中国实在是太疲弱了,这样一个贫弱的国家里,各种思潮的泛滥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只能让这个国家更加的混乱,老百姓更加的贫苦,最起码,在他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前,他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县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没有什么特别的,一二年级有国文、算数、体育、美术、音乐五门,三年级开始增设外语、自然两门,另外,作为辅助性课程,所有的学生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集中宣讲,向学生们灌输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武太行的思想,虽然这最后一条有搞个人崇拜之嫌,可是却又不得不搞,在现今的中国,你要是不搞这一套的话,管保是第一个被人家干掉的人。

学校的教员倒不是难事,自从废除科举之后全国各地也办了不少的师范学校,其中不乏一些没有党派之念,只想好好教书育人的学生,尽管招来便是,何况初期武太行也不需要太多,早在宣统元年的年底,从汉口、成都等地招收来的二十多名教师就已经到了广元,这几个月的时间中其实一直都在按照武太行的意思对课本、教学大纲进行反复的修改,不说别的,光是自然一门学科的课本就前前后后的修改了不下二十次,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最终的版本,这其中耽误的时间就是可想而知的了,好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其他几门的课本什么都准备好了,好歹能够招生了。

对这些教师而言,这几个月里最难受的并不是一遍遍的修正教材或者是编写教学大纲,最让他们感到难受的就是必须要反复的练习官话和四川话,他们要做到和当地的孩子在交流上没有任何的障碍,并且能够保证可以使用官话进行教学。

这推广官话(普通话)可不是什么一时头脑发热,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样做的意义不亚于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首先,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官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推广官话,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近代工业发展后产品的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再次,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世界大国,推广官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最后,推广官话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当然,从小的方面来讲,武太行自从来到广元之后就一直在忍受着和后世风格迥异的四川话的洗礼,他实在是有些忍受不了了。

一周之后,广元、南江两县的“县中心小学”正式挂牌招生,经过面试、体检两个环节之后甄选除了632名学生,其中正式的学生400名,旁听生232名,全部都是广元南江两县土生土长的6-10周岁男童。

而且对这些还在的家长而言,真正把孩子送来才知道原来官府给予的待遇要远远比之前布告中的好得多,其中正式生和旁听生全部享受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午餐(另:上午有一个鸡蛋、一个火烧、一碗豆浆的间食),免费课本,免费的校服(一年一套),唯一的区别就是正式生每年可以享受一千文的“助学金”,而这些旁听生则没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旁听生也不用灰心,因为他们未必永远都是旁听生,因为学校会在每个学年按照两学期期末平均成绩调整他们的身份,只要是成绩优异还是可以成为正式生的。

招生结束了,领完备品,孩子们也就出来了,可是这下轮到外边这些家长们傻眼了,看到自己的孩子换上了“天盛元”用上好的德国洋布制成的黑色校服,穿上了千层底的布鞋,领到了第一年的一千个大子的“助学金”,这才真的相信了官府的承诺都是真的,不是忽悠老百姓,一时间,他们居然呼呼啦啦的在学校的操场上跪下了一大片,这哪里是读书啊,这分明就是在享福啊,武大老爷仁慈,居然如此善待百姓,泱泱华夏,五千年来就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事情啊。

自此以后,广元、南江两县的街头便又出现了一种景致,那就是每天早晚成群结队穿着黑色校服的学生,他们的出现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的热闹,同样也更加的充满了希望,有朝一日,或许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将会托起这个国家复兴的希望。

――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小说网站www.ken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