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三章 保宁府的“工业革命”(下)

第七十三章 保宁府的“工业革命”(下)

啃书网(啃书手机版)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的最新网址: M.kenshu.CC “诸位,刘掌柜说的没错,这艘火轮船确实是九百石的,用的船身是咱们自己造的,可这机器却是花旗国的,一艘船除去机器和煤之外,能够拉五百石(30吨)的粮食,而且在满载的情况下仍旧可以沿着嘉陵江溯流而上,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入得了诸位掌柜的法眼呢?”武太行说的天下无敌,可这种小蒸汽船还是有不少的局限性的,就好比这速度吧,在逆流航行的时候也就堪堪的比帆船快那么一丁点儿,顺流航行的时候也快不了太多,归根结底还是这船用锅炉的马力实在是太小了一些。~啃?书*小*说*网:.*无弹窗?@++www.*kenshu.cC

“大人,不知道这种小火轮价格几何?如果合适的话,我们‘四方粮行’愿意订购十艘!”这一回不等别人开口,林道明第一个开口了,开玩笑,自己靠上了大人这条大船才得以购买到第一座碾米厂,这个时候哪里还能让别人先开口呢,再说了,但就这种船的适航能力而言,多买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就算是自己不用来运粮也是可以拿来跑运输不是?有了这小火轮,这嘉陵江可就成了一条金河银河了。

“白银三千两,同样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五成的五年期低息贷款,林老板觉得如何啊?当然,你要买多少还是要和丁有财丁经理商量。”这个时代一艘九百石的全新帆船价格也就在一千两白银左右的样子,三千两一艘的价格确实是不便宜,可在机器设备出奇昂贵的清朝末年,一艘这样的船卖三千两白银也还真的就是公价。

“大人,小民观刚才碾米厂的周边还有另外几处院落里边也是机器轰鸣,不知道那些又是什么呢?”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陈掌柜又来了一句,这位一直到现在都还为没有能够买到碾米厂而耿耿于怀,不过也还没有死心,这不是,他把主意又打到了另外的几处院落上了。

“还是陈掌柜的心思细密,其实你不提,本官也是要带着大家去看一看的,全部都是花旗国的新设备建起来的小工厂,相信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毕竟咱们这儿这么多的人,总不能都开碾米厂不是?”武太行笑了笑,还是把大家伙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好啊。

首先,武太行带着大家参观了一间纺纱厂,相比于碾米机,纺纱设备的技术含量显然更低一些,除了动力输出部分之外,其他的大都是由刘富贵的木器行一手包办的,毕竟这在中国纺纱的历史可是不短。看着车间里由蒸汽机带动的八台纱机上一共六百四十个纱锭在不断的动作着,纺出了一锭锭粗细均匀的纱线,众人便好似又发现了一座新大陆一般的兴奋。

这个时代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机器纺织厂,可那些工厂无一不是投资巨大,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二三流的商人能够插手的,而眼前的这座小厂却不一样,就算是他们一个人插不上手,可也不表示大家联合起来不能插手的,衣食住行,衣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效率如此之高的一座纱厂,如果昼夜生产的话,足以满足整个保宁府的纱线需要了,有了这个,这保宁府的地面上哪里还有洋纱的市场啊。

这一回大家伙也不争了,只是规规矩矩的询问了一番价钱,他们也知道,就算是争破了头也是没有用的,这肯定是要留给广元本地的商人的,果不其然,同知大人当场便表示愿意将这座沙场出售给“天盛元”的马金宝,同时这些在这儿调试设备的织工也会由马金宝继续雇佣。

紧接着,武太行把一行人又领到了旁边的旁边的一座小院落里,在这座院子里的是一座织布厂,本来武太行是想按照老鲁道夫的想法生产纱布一体机的,可奈何的是川北重工那边实在是忙不过来,而刘富贵那边也造不好这东西,所以才不得已的将二者给分开了,虽说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能耗,可却也是附和中国国情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农村,老百姓还是习惯于自己买了棉纱回来织布的。

与纱机相比,机器织布机给这些人的触动就更大了,八台织布机不停的运作(一台织机一天能够织的布应该在120米到180米之间,这个时代还没有高速织布机,太快了的话,没有夹杂化纤的纯棉棉纱很容易断掉),一昼夜能够织出四五件(每件800-1000尺)的棉布,就按照最便宜的五十两白银一件,那还是好几百两呢,这里边得有多少利润,就算是再少,也得有几十两的纯利吧,一天几十两,那一年是多少,干好了的话,一年之中搞出个两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两万两的银子啊,这几百人人能有这么多身家的才几个人啊,眼前的这样一座工厂就能有这样多的利润,怎么让人不疯狂呢!

巨大的利润前景摆在那里,搞得林道明等一干粮商也都蠢蠢欲动了,刚才为了一年几千两银子便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也不嫌丢人,现在好,同样的投资,一年能换回几万两的银子,要知道很多人即便是干一辈子也未必能够余得下这么多的银子啊,怪不得说那些大城市的洋工厂赚钱,这才只是一座小工厂,就有这么大的利在里边,那要是有几百台机器摆在这里,那还不真的成了日进斗金了。

由于时间仓促的关系,目前为止武太行他们也就建起了这样三座小厂子,至于其他的厂房也大都是先建起来,然后等着机器设备的到位,反正都是按照武太行设计的标准化厂房的概念来搞的,建起来就行了,将来就算是开发新的设备也都是按照这个厂房来生产罢了。

可是就仅仅是这样的三座在后世充其量算作乡镇企业的小厂却给这些保宁府的官商士绅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机器工厂的巨大利润深深的刺痛了这些人仍旧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大脑,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给他们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天下午,人民银行可就热闹了,几百人,把银行一搂的大厅都差点给挤爆了,搞得丁有财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些人都是要来取钱的,差点都要命令关门了,直到接到武太行的通知才算是舒了一口气,可是几百人在哪儿等着交那两成的定金可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啊。

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丁有财便预订出了一百二十五间碾米厂,两百零一间纱厂,两百八十九间织布厂,另外还有整整八百二十六条的小火轮。这些东西的总值居然高达八百多万两,光是这一天收到的定金就有一百多万两,而且第二天还会有六十多万两的定金补上,也就是说光是收定金一项就差不多有一百七十万两白银的样子,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巨大的资金数量,把自以为这段时间已经见过了不少大世面的丁大经理都给吓了一跳。

数字报到了武太行那里,也把武太行给吓了一跳,这也太扯了吧,不是说保宁府穷吗?怎么能一下子拿出来几百万两的银子呢?就算是有一半是银行贷款,可也要拿出四百多万两白银呢,自己这一下子该不会是把整个保宁府市面上的现银都抽光了吧?千万不要闹出什么银荒才是。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中国人喜欢攒钱,那是自古有之的传统,这个时代的钱庄票号的信用度普遍不高,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大家还是都喜欢吧现银藏在自己家里边,这就间接的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子越来越少,这才是银荒的来由,自己这一下子估计也就是把这些人家里几百年的积存给抽了出来,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再说了,小小一个保宁府,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大商人,估计那些人的背后还有不少来自成都的实力人物的影子,不过这也恰恰是他所希望的,有了这些人的钱放在广元县,就等于是站在了自己的大船上,到时候他们对自己的依赖性就越大,或许到时候能够起到的作用比军队还要大也不一定呢!

不过大量现银的集中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人民币的推广,在这之前,人民银行总共也不过才铸造了几十万的银元,原因就是武太行太能花钱了,手里边的余钱真的是不多,这下可是好了,一下子就到账了一百多万两的白银,能铸造三百万以上的银元,以后陆陆续续的还有几百万两会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上半年到账,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这推行银元所需的银两算是有了着落了。

另一方面,由于几百万两的贷款都是人民银行的,而且使用银元进行还款可以省去不少的折色损耗的费用,所以新铸出来的人民币一元也受到了保宁府各大商家的追捧,最起码的,在保宁府内,这人民币可是一等一的好用,绝对和光绪元宝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元县城北面的那片荒地上,不断的有工厂拔地而起,不断的有新的烟囱冒出烟来,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到处都是冒着烟的煤渣,到处都是往来的小火轮,到处都是昼夜不灭的灯火。

这种在后世一定会被骂死的景象,此时此刻却让武太行感到自己的身上充满了力量,因为那哪里是什么烟柱啊,那分明就是实力的象征啊!那个时候,他算是真的理解太祖当年在规划北京城时的心情了,对于国家安全而言,一时的环境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

――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小说网站www.ken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