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三章 平凡(1 / 2)

第三十三章 平凡

第二天,李牧原跟着老纪去忙农活。

昨日晚上,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身上每一处伤口都在疼。这还不是要命的,更重要的是身体里的血好像被煮沸了,又像被人抽出来,再灌进去,如此反复不停。

李牧原十分硬气,咬着牙在床上一声不吭,只是临近黎明,实在忍不了就自己走出去,拖着蹒跚的步子在田里晃。

鸡才叫了第一声,老纪居然已经开始忙了,他瞅着李牧原,问了问情况。

“干点活就好了,闲的。”

按理说,李牧原是一千万个不信,干点活就好了?可当他忍着疼跟老纪挑了一趟水回来,体内那种五内俱焚的感觉居然真的减轻了一点。

就是肩膀磨得疼。

“你这孩子啊,怎么死脑筋!挑水不能用死力气,你看你,用手死抓着扁担,那不是木头磨肉么?松开手,抓住绳子,扁担一松一放肩膀一高一下,看住平衡,别掉下来就行了。”

待到天明的时候,李牧原和老纪已经挑了两瓮水。这时才清楚,老纪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个方子:用清晨未触阳气之水,加黄土一份,加油渣一斤,草灰一捧。

据说是一位种菜高手的方子,老纪要试试。

李牧原肩膀肿的老高,坐在一旁看老纪弄肥。

这挑扁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有老纪传授的秘法,但李牧原基本还是靠一身蛮力硬扛回来,直到最后,才勉强找到了一些方法。

“这挑扁担实际上是挑水,水性不定,变换莫测,时高时低。有时候需要顺着,但一味顺着却又会过于劳累,还应用力气纠正,让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梳、通、理、调……”

李牧原越想越兴奋,似乎想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树枝为剑,挥舞起张攸攸传授的大河刀法,一些晦涩之处,他不完全按照刀法来,而是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大河刀法挥舞起来,如浪滔天,如水流瀑布,激烈非常,与刀结合度更高一些。剑是君子之器,温文尔雅,没有那么霸道,自然就有些结合度不够。

以剑为刀,是仿形,不能至极。

“这一刀是开凿山石,清出新水道。我改成挖掘淤泥,梳理旧道,神妙之处自然是跟原刀法没法比,但最适合我。”

李牧原越想越兴奋,仿佛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小孩子。

“小伙子来搭把手,老头子年纪大了,干不动喽!”

李牧原赶紧接上,一翁清水加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成了泥浆一样的东西,老纪插一根木棍在里面,试图搅拌均匀。

李牧原接过棍子,入手细腻柔滑,看木棍的纹理似乎有些熟悉,只是上面沾满了土看不清楚。

“就这一根棍子,小心些,千万别弄断了。”

泥浆硬的几乎要凝固,棍子竖在上面居然不倒!李牧原用力自然也能搅动,但眼前的木棍似乎撑不住他的力气。

“找巧劲!一味用蛮力可不行!只要找准了劲,这翁料就能搅成稀汤。”

李牧原若有所思。

力在何处?巧在何处?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轻松地方,搅动一会,又停泄不动,还要重新寻找。

面前的泥浆好似一个高明的剑客,无论李牧原怎么出剑,都能轻易化解。偶尔被李牧原抓了空挡,也能迅速的修复。

“还算有点悟性。”老纪躺在地上,舒舒服服的抽着烟,一会儿把送饭的小柔打发走,自己抓出了一块鸡骨头,啃得舒服。

“这水的道理岂是那么容易懂的?这小子三天能把这翁水搅好,就是不错了。”老纪正想着,只见浑身大汗的李牧原来自己身前坐下,拿起一块窝头就啃。

“好了!”

“好了?”

匆忙把鸡骨头塞进嘴,老纪赶忙起来:“莫要胡说,孩子干活要脚踏实地!咦?”

大翁之中的泥浆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翁如清水般的料子。

木棍放在地上,顶头处有一块冰。翁里液体还在不停旋转,有一个小小的漩涡。

“妙!”

“搅动目的是生成漩涡,我就双手握棍,反复搓揉,让棍尖旋转,以小漩涡带动大漩涡。并且从浅到深,棍子一点点往下压,试了一下,竟然成功了!不过这都是巧合,我也不懂道理。”

“这就已经懂了。”老纪感叹道:“这天下之大,道理无数,不过农家道理乃是万物之源,这个懂了,你就什么也懂了。就如‘神’一样,神通万法明。”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鸡屎村老纪。”

没有得到答案,李牧原也并不气馁,大徐开国年岁尚浅,各地有很多隐士也不以为奇。至于其他的,那是个人隐秘,说不定有些难忘回首,有些事情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