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汴京卖花第107节(1 / 2)





  萧照问她:“你还没睡?”

  两人之间隔着一道从顶上悬下来的帷帐,莺莺隔着帷帐答:“是。”

  她声音颤颤巍巍有些担心:“当时你的腿就是在火里,如今又遇上火,万一……”萧大人的腿伤好容易治好,万一有什么波折可如何是好?

  “不妨事的。”萧照小心劝慰她,“我如今活动自如且早有人接应,一切有数。”

  那就好,莺莺打量着帷帐上绣着的莲蓬、荷叶、蜻蜓的图案,不知道这帷帐明天会不会烧去?

  还有她躺着的床榻、惯常用的檀木桌、院外已经快要挂果的葡萄,不会都被一把火烧尽吧?

  莺莺打量四周一阵惋惜,她一路颠沛流离到汴京直到进了这座宅子才有了家的感觉,可惜居然也不长久。

  萧照似乎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他淡淡道:“家会好好的。”

  他的声音隔着那些莲蓬、荷叶飘来,轻描淡写却笃定,叫莺莺忐忑的心一下就安定下来。是啊,有萧大人在,还用担心什么?

  不过下一瞬莺莺便咀嚼起那个“家”字,两颊有些发烫,他们毕竟是假夫妻,当不得一个家字。

  可她很快眼神坚定起来,萧大人没说错,这里就是家。

  如果问她在世间最相信什么人,那个人是萧大人。

  如果说她一天劳累最想去什么地方,那便是这间屋子。

  天大地大万丈红尘,汴京城人烟阜盛,可自始至终让她怀恋的只有这个人这间房。这便是“家”的含义吧?

  萧大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莺莺转念又唾弃自己,呸呸呸,萧大人收容自己在这屋檐下是忠义之举,自己却胡思乱想当真对不起萧大人一片良善。

  不管怎么说,放下了担忧莺莺困意便涌了上来,临睡前看着莲蓬迷迷糊糊想起一句诗句,她打了个哈欠嘟哝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绣满了莲蓬、荷花和荷叶的帷帐后面,萧照半响才轻轻接出了这首乐府里面的诗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可是那边没有声响,莺莺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她醒来时萧照已经走了,床铺空荡荡的。莺莺心里也空落落的。

  门头上老苍头送来请柬:“夫人娘家伯母送来请柬。”

  这应当是萧照安排好了的,莺莺便将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收起来,吩咐奶娘:“带些惠泉酒、点心,去伯母假做客。”

  上了车后长寿与飘石要跟车,莺莺眉一皱:“我去伯母家用不了这么多人,你们就去隔壁街的铺子帮忙便是。”

  如此一来若是萧大人这里发生什么事,也方便他们直接过来接应。

  车马粼粼,在青石板路上碾出声响,莺莺怕露出端倪不敢掀开帘子看外面,只能在心里默默祷念希望萧大人一切顺利。

  娘家已经备好了筵席,大伯母自打分家后日子就很是惬意,老夫人中风后不大动弹,素来与她作对的三夫人与三老爷和离了,爱搅乱的庶子儿媳小魏氏如今虽然从庄子上回来了可不大成气候。

  是以她气色很好,早笑吟吟在门口迎接莺莺,拉着她的手往里走,一路絮叨:“你大姐姐已经到镇江了,听说那里地面富庶不亚汴京,你大姐姐托我多谢你呢。”

  莺莺漫不经心应着,心里却记挂着萧照:这火烧起来了吗?萧大人呢回家了吗?

  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里瞧个究竟。

  大夫人却没觉察她的心不在焉,兴致勃勃开了席面。过一会苏珠也来了,母女二人因着大娘子的事情对莺莺格外感激,因而一会请她喝今年新酿的梅子酒,一会请她尝尝厨子端上桌的梅子炖蹄髈,你来我往打岔,莺莺便慢慢将那些惴惴放在了脑后,跟她们说些家常闲话。

  转眼过了正午,莺莺喝着荔枝冰糖凉饮子,正在心里盘算着火的事情,忽然大门外看门人带着长寿急匆匆赶来:“回禀夫人,家里走水了!”

  这一下非同小可,院里的人都急得站起来。

  莺莺虽然早知道,可还是心里一紧,她慌得差点撒了手里的茶杯,顾不上衣襟沾湿,问长寿:“大人呢?奶娘呢?家里上下呢?”

  长寿答:“起火时只有大人与飘石激流两个在书房,好在并无大碍,我娘和乌婶一起在花满蹊里帮忙,老苍头在门房听见起火就跑出来了。无人伤亡。”

  听见无人伤亡莺莺才松了口气,急匆匆就拔脚往家里赶,大夫人也忙带着女儿一起跟着上了马车,又吩咐庶子:“你也带些家人往萧家巷子去,看有什么照应的。”

  又对莺莺说:“你可莫嫌大伯母多事,这时候多个帮手也好。”

  莺莺感激应下,等到了巷子口远远就见浓烟滚滚,巷子外面堵着车,几人忙下了车,就见军巡铺里的官兵、左邻右舍提着水桶、拿着麻袋,一派匆忙。

  街坊见莺莺一脸慌乱,忙指点她:“萧大人在你家院里救火呢!”

  莺莺顾不得大伯母,急冲冲拔脚就跑

  大伯母和苏珠也甚为理解,跟在后面往那边走,忽然苏珠嚷嚷:“那不是苏环身边的丫鬟吗?”

  第92章

  忽然苏珠嚷嚷:“那不是苏环身边的丫鬟吗?”

  苏家大夫人跟着回转过身子, 果然见苏环的丫鬟月儿站在人群里正瞪大眼睛看着火情。

  怎么回事?大夫人比苏珠机敏些,蹑手蹑脚绕到月儿身后,看着自己的婆子丫鬟都将她绕住了,才出其不意问道:“月儿, 你怎的在这里?”

  月儿吓了一跳, 看见是大夫人后脸色都吓白了, 她慌得跪在地上:“回禀大夫人,我瞧着这里着火才过来瞧瞧热闹。”

  “瞧瞧热闹?”大夫人冷哼一声,“你家四娘子身边陪嫁丫鬟婆子都被打发掉了,只余你一个端茶倒水近身伺候的, 你来瞧热闹,四娘子怎么办?”

  苏珠要跟发散些:“莫非这火是你放的?”

  她一贯对苏环充满警惕, 对她身边的丫鬟也不假辞色:“你老实交代,这火到底是不是你放的?否则就送你去军巡铺和开封府, 叫官府关押你!”

  她一说旁边的百姓们也凑了过来:“谁放的火?!”原来汴京城里大家住得近, 房舍鳞次栉比,你家屋檐挨着我家后舍, 如果一家着火常常会蔓延全街。是以百姓们对纵火贼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