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嫡子攻略_112(2 / 2)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后面注明了一个名字, 写的是……李……白?

  ——可这不是“上辈子”的林彦兴要在几年之后才能做出的《月下独酌》吗?怎么会出现在这本古卷之中?这位李白, 又是何人?

  林彦弘只是按照一般人放置书籍的习惯顺序,从须弥芥子里木屋书架的右侧取了一本。

  之所以翻开并停留在这一页, 也是因为上面一堆古字之中有“一”和“三”这样比较“容易”辨认的简单字。

  等试着逐字逐句地翻过来, 林彦弘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发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秘密。

  于是, 在带着巨大的惊讶和疑惑的情况下,林彦弘又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继续对照着瞻河先生给自己的书,试图读懂那本古籍里写的内容。

  然而, 随着一首又一首熟悉的诗词, 就这样渐渐呈现在林彦弘眼前。

  他心中震惊与困惑的交织, 也愈演愈烈。

  事实上,他一开始并没能完全找到每一个古字对应的官字, 但有些字词只要连上几个,林彦弘就能隐约猜到完整的句子。

  等之后再去找那些比较生僻的来印证, 发现不差分毫。

  ——难道, 林彦兴那些风格多变、超越了他年龄和阅历的“神来之笔”,真的不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如果是这样, 那“上辈子”很多让他感到困惑的事情,就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可林彦弘看到这里、想到这里,却又不禁否定了自己。

  因为“上辈子”的时候, 林彦兴在去青桐书院之前,就已经偶有“佳作”,其中就包括那首《月下独酌》。

  这也就是说,林彦兴如果是看了古玉中的古卷才能做出诗句,那他就必须要懂这种雍国古文字。

  但是林彦弘可以肯定,起码在他们林府的博雅堂,亦或者云阳城的书局里,是找不到这样内容艰深的古籍的。

  要不然林彦弘自己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青桐书院来,想找一位懂这方面学问的先生了。

  如果不是瞻河先生注意到林彦弘在看《梁州经注》并关注着雍州,而林彦弘主动问过他九州统一文字和官话之前的事情,瞻河先生也不会专门为他抄录了一本普通学生看不到的古籍。

  想来,没有这些一环扣一环的巧合,就算林彦兴“上辈子”来过青桐书院,都未必能学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学问。

  所以,林彦兴要如何才能在完全没有外部的助力下,就看懂这上面用雍国古文字记录的诗句呢?

  在林彦弘看来,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若是林彦兴确实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才做出的这些惊世之作,那古玉须弥芥子中的古籍又该如何解释?

  总不可能,是林彦兴用雍国古文字写下了自己做出的诗句吧——那一样也够惊世骇俗的了!

  随着古籍上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被这样“译”出来,林彦弘越来越怀疑林彦兴的“才华”。

  他也渐渐明白了,那些诗句后面留下的名字,恐怕才是真正做诗的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商隐,陆游……

  这些名字对于林彦弘来说,实在太过陌生,以至于即便他对他们的“作品”耳熟能详,却完全不知道这些人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