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越之乡村小夫子第22节(1 / 2)





  有一天,十三出去摸野鸡蛋的时候差点被野猪撞死的事情让他心有余悸,若不是恰好有个猎户经过,十三的命就没有了。想起十三当时血淋淋的模样,朱老头现在仍然是一阵后怕。

  朱老头早些年跟着师父一起唱皮影戏,师父死后,他一个人独自流浪了好长的时间。直到捡到了十三,这孩子是他一把屎一把尿亲自拉扯长大的,说是他的命根子也不为过。若是十三死了,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朱老头思索良久到底不忍十三一辈子像他过这种风餐露宿的生活,准备给他找个民风淳朴的村落,办理个户籍为他安置下来。

  这两年来,他带着十三唱皮影,将所得的钱财存储了起来,现在已经有了五两银子。买上一亩地,自己再给十三搭个房子,够他一个人活下去了。

  在碰到方睿轩之前,这钱是绝对不够用的,光是找中间人,请县衙的文书吃饭送礼,就不止五两银子。

  他还以为还要再过几年才能攒够这笔钱,而现在有了方睿轩这个捷径。别说是教制作皮影,就是要他做牛做马也是愿意的。

  “举人老爷,小老儿也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唯一牵挂的就是我的十三。实在是不想他像我和我师父一样居无定所担惊受怕一辈子。”他们这种人每天不光要担心户籍问题,担心能否挣到足够的银钱填饱肚子,还要担心哪一天死了连个摔盆上坟填土的人都没有。

  朱老头也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去他师父的坟地上祭拜过了。

  方睿轩听朱老头这么说,心里也是一阵怅惋。

  “只给十三办理户籍吗?老人家您自己呢?”其实办理两份户籍对于方睿轩还是不难的,村长、田师爷都愿意对他抬手的。

  “老朽一把老骨头了,不好再麻烦举人老爷,能再多看顾十三几年就,给他攒些银钱傍身,心愿足以。”朱老头很是认真的说道。

  他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这么过了一辈子,吃了许多的苦,走过那么多的地方,对户籍这种事情早就已经看淡了。能在他生前安排好十三,给他一个安稳的生活,便没有什么遗憾了。他只是希望他死后能葬在他师父旁边。

  第32章 登场

  正月十五过后,学堂开学。

  第一堂课上,方睿轩便让班长柳奎将作业收了起来,然后按个检查了背诵的情况。

  这些孩子放假期间除了过年轻松了几天外,其他的时候都在认认真真的完成方睿轩布置的作业或者自己给自己加大练习量,沈惠明做了一本书的笔记等着开小灶的时候向方睿轩请教。

  这令方睿轩十分满意,学生省心,他不用处理那么多的杂事,更能专心教学。

  “去年那道分配东西送礼的问题,这一个冬天大家思考的怎么样了?”

  “关系好的要送得多,关系差的人送得少。”曹玉衡道,好不容易有个他知道答案的问题,自然要积极发言了。

  “那关系不好,你为什么还要送他东西。”方睿轩反问。

  “这个,这是因为,因为我们是亲戚。”曹玉衡结结巴巴地道。他还真没想过,为什么和姥姥家关系不好,父亲和爹爹每年还要送东西过去。

  “好,坐下。”

  “给地位高的人送的礼的价值,要高于给地位低的。这是为了表达对高位之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的尊重,给地位低或者家贫的人送的礼物薄,也是一种尊重,是为了他们回礼方便,同时也不会让他们认为我们别有所图而心有不安。”沈惠明道。

  “娘亲说,给兄弟姐妹送东西要投其所好,而给他们分配一些东西的时候却是要公正。家中的下人发工钱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职位,所干的活儿的多少,对主人家的贡献来给。”

  “明儿说得很好。”方睿轩点了点头。前面说的肯定是沈大海教的,下面说的应该是沈夫人教的。

  但是在农村学生占大部分的学堂上,就有些拉仇恨的意思,方睿轩没有点评他的答案,一一问过了其他学生。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然而这个问题是没有具体的答案的,要根据当时实际的情况来分析。”方睿轩又简单地给学生们分析了什么时候要均什么时候要不均。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绝对的平均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相对平均一下安抚民众。而不均按劳分配资源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之后方睿轩又给他们发了新书,打算花上两个月时间将去年学过的两本启蒙读物讲解过后,再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而这些新书,都是方睿轩奴役孔管家给抄的,孔管家早年做掌柜的时候自是练了一手的好字,方睿轩看到后,就物尽其用了起来。

  而在方家孔立祥既要当管家又要做掌柜的,还要帮着柳生打理佃户交租管理下人的事情,方睿轩要给学生弄新书和新的读物了,就只弄个样本,其余的都甩手丢给了孔管家,让他来抄写。

  一个人干着好几个人的活儿,偶尔还得替举人老爷出面跑腿办理事情,帮朱老头二人办理户籍的事情,就是他跑前跑回给办理的。按照孔管家的贡献拿方家卤肉铺子半成的利润做工钱,其实一点儿也不多。

  方睿轩有些自得,用很少的价值,换来了这么一个全能的劳力。

  而孔管家并没有觉得多做一些事情有多委屈,每天都是干劲儿十足,自从方睿轩答应帮他寻人后,他唯一想的就是多做活儿,攒上一笔钱,等寻到妻女的时候,好有个准备。无论是赎人,还是安置他们以后的生活,都是要银子的。

  “老爷,几个县上的大户带着几位公子来了,说是要入咱们学堂,管家在正屋招待他们,让我来叫您。”

  在学堂外等候多时的方光在方睿轩讲完课后,赶紧给他使眼色道。

  这次来的四个学生,两个是从王举人那儿转来的,两人在其他夫子学堂上课,慕名而来的。方睿轩有个举人的名头在,为人又公正,对商户学生一视同仁的名声传了出去,相比较下那些肯上进的商家子都想要来方睿轩这里上学。

  王举人那里其实还有两三个家境殷实的学生想要转学来方家,但不是被父母否决了,就是要参加今年的童子试,这时候传出去和师长不睦的消息,对他们的前途十分不利。

  这四人中年纪最大的十三岁,年纪最小的八岁和沈惠明同岁。

  解决了生计问题的方举人,看着这四个身材丰满和沈大海有一拼的家长和一身书卷气的孩子们,不由得一阵头疼。

  他本以为宴会上的针对是本地文人欺生,且他对斗诗作文的满不在乎惹怒了他们。后来被沈大海告知是因为抢了别人的生意时,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当初减少束修,说是为了报答柳家村的收留之情其实都是胡扯,只是怕自己初来乍到的招不到学生,才想出了那么个说法。

  收下惠明惠清,只是因为第一眼就合了眼缘,真心的喜欢他们的罢了。

  结果却是被人当成见钱眼开,为了抢学生,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心机男。

  对着那些学生家长送来的重礼,方睿轩有想要都给扔出去的冲动。

  今天这些孩子他收下来,肯定要得罪好些教书的夫子。若是不收,好像和他当初办学的初衷相违背。

  毕竟是慕名而来的,说明他已经开始扬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