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节(2 / 2)


  “我?没呢,倒是三弟妹女红做得好,她做的荷包全卖出去了,赚了不少呢。”二嫂随口说着,徒然间就看到朱母一跃而起,吓得瞬间噤了声,等她发现朱母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这次拍着胸口庆幸道,“对哦,要分给娘一半的。”

  三嫂也没打算藏私,这不是朱母走得早回来得晚吗?

  一面拿了钱出来,她一面还问道:“娘,你原先说的是扣掉本钱赚的利润分一半,对吧?做荷包的绣线原是我的,还有这回我又买了一些。”

  乡间地头的赶集而已,就算买了绣线和布头,价格也很便宜。当然,三嫂卖的荷包也是图一个薄利多销。想也知道,就算她能做出更为精美的荷包,在乡下也卖不掉。事实上,对于她能一下子将荷包全卖了,朱母还挺困惑的。

  对此,三嫂解释道:“恰好在集市上碰见了曹货郎,他原先出的价格我不满意,这回又提了两文钱,我寻思着也就这样了,索性就全卖给了他。绣线也是跟他买的,额外多赠了我一些。”

  朱母顿时明了:“他肯定是趁着年前在乡下收荷包,回头一准去县城,城里啥都贵,定能卖个好价钱。不过咱也不亏,货郎收东西太累了,都是赚个辛苦钱。”

  三嫂点头:“可不是?他还跟我说,叫我多做一些,价格好说。”她跟妯娌们不同,像粗活累活,她一个都干不了。主要是她打小身子骨就弱,家里的叔伯哥哥们又多,粗笨的活计实在是没做过,也做不来,还好她有一手不错的女红手艺。

  “你和老四媳妇都不错。”朱母刚收了钱,哪怕不算多,她心里头也是高兴的,“老大、老二媳妇,你俩想到活儿没?”

  二嫂原本有些缩,见朱母露了笑,这才往跟前凑了凑:“寻着了。这不是年前喜事多嘛?有办喜酒的,有要做祭祀的,我在集市上跟人家约定了时间,约了三家呢。”

  “掌勺?倒也不赖,只记得回头将饭食备好就成。”

  这也没什么问题,早先王香芹去镇上时,二嫂还帮着煮过猪食,都是一家子妯娌,谁还能没个紧要事的时候?

  听二嫂提起这事儿,王香芹也是一口答应。其实她是会做饭菜的,上辈子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自己做饭的。只是刚穿越时,实在是拿土灶没辙儿,那会儿还是二嫂帮了她一把。这都那么长时间了,她每天都用屋后那个土灶煮猪食,既然都会煮猪食了,那煮饭……

  咳咳,一样一样的。

  王香芹心里也不是太有谱,琢磨着大不了顿顿喝粥配小菜,横竖也没几顿。

  比起仅仅是心头有些发虚的王香芹,大嫂这心里才是真正的不好受。眼见这一个两个的全都寻到了活儿,回头就算见不到钱,起码也能多盘肉菜。唯独她一人,没着没落的,这可怎么办呢?

  没等大嫂想出好法子来,二嫂先跑去给人家掌勺了。她是做完早饭跑掉的,那天的午饭是王香芹做的,最简单的红薯粥,吃着是跟二嫂做的有些差别,但也谈不上难吃,反正就是这么个味儿,家里人也没说什么。倒是当天下午,二嫂颠颠儿的捧着一大海碗的肉菜,眉开眼笑的回来了。

  刚把鸡撵到鸡窝里的大嫂瞧见了,往前走了两步,顺势就要接过二嫂手里的大海碗。

  不想,二嫂却一拧身子,直接躲开了。

  “干嘛干嘛!你要干嘛!娘说过了,干私活一半上交家里,一半归我自己的!”二嫂转身进了灶屋,拿了个碗将菜匀出一半,“剩下的都是我的!”

  大嫂:……

  作者有话要说:

  更√

  第012章

  二嫂是难得言行完全一致的人。

  撂下这话之后,她就上院坝高声喊了男人和儿子回家吃肉菜。

  离吃晚饭还有好些时候,二房这三口人就聚在一起吃吃吃。他们都没上堂屋去,就蹲在灶屋里,搁拿了一双筷子,往嘴里送吃的。一开始,二郎还挺不好意思的,他媳妇就说,家里的新规矩本就是朱母定下来的,老三家的前个儿卖了荷包不就只上交了一半?反正已经将一半匀出来了,剩下的这些就是他们的。

  听她这么一说,二郎就埋头大吃起来。

  其实,也就半碗肉菜而已,真要想吃饱是没可能的。不过,因为日常饭菜一贯都是少盐少油的,肉更是完全看不到,难得有油水这么重的肉菜,他们三口人吃得别提有多香了。没一会儿工夫,碗就空了。

  吃饱喝足,二嫂就将男人和儿子赶跑了,她自个儿收拾了碗筷,又提了菜篮子,打算先往菜园子里去一趟,回头再去河边一并都洗了,洗完赶回家,正好就到了做晚饭的时候了。

  从头到尾目睹了这一切的大嫂温氏一脸的冷漠。

  看看别家,那叫长嫂如母。换成老朱家,她这个当长嫂的,好悬没叫家里这几个弟媳妇给气傻了。一个两个全是不省心的主儿,不让她摆布也就算了,还一个比一个能耐,倒是将她衬得无比难堪。

  等到了吃晚饭时,朱母听了温氏的告状,又瞧了眼摆在饭桌中间,特地热过一遍的肉菜,不以为然的摆手道:“规矩就是规矩,没的老三老四媳妇可以留一半,老二家的就不成的。”

  “可其他人留的不是钱吗?”温氏急了。

  “那万一老四媳妇来年年底,没把猪卖钱,直接分我两头半呢?要不然她卖了三头,给了我两头半的钱,剩下的不卖了呢?”朱母想了想,觉得没啥问题,“我这个当婆婆的,也没那么计较,大致上不差就可以了。”

  温氏彻底没话说了,倒是二嫂得意的一扬头,显摆似的道:“明天中午、大后天,还有人请我去掌勺,我都答应了。”

  “你把该你干的活儿都干了,其他的随意。”朱母道。

  朱母的态度早就摆出来了,要干私活儿自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分派到各人身上的活儿。不过,这一点难不倒二嫂,她早就跟王香芹商量好了,她有事时让王香芹帮着做一顿饭,回头她拿两筐猪草来换,如今用不着就年后开春了还。

  王香芹觉得挺划算的,主要是家里的两头大肥猪,一头卖了一头杀了,她从原本家里最忙碌的人,直接成了最清闲的那个了。她也闲不住,顺手就将屋后头的猪圈打扫了个干干净净,没事儿了又帮二嫂摘菜囤地窖里,还商量着开春了多做些下饭的小菜。

  老朱家这妯娌四人,老二家的和老四家的,隐隐成了一国的,倒不至于结盟,只是正好她俩可以互帮互助,毕竟煮猪食和煮饭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共通之处的;老三家的,生性喜静,早先没活儿做时还会帮着打扫下院落,如今却是一心做女红,几乎不跟家里其他人打交道;唯独老大家的……

  大嫂温氏只剩下了满腹的气愤。

  她已经够生气了,朱母还拿话刺她:“老二媳妇能给人掌勺,老三媳妇能绣荷包,老四媳妇眼下猪圈啥的都弄得差不读了……老大媳妇,你打算干点儿啥?说出来大伙儿听听,我也好帮你合计合计。”

  “我想养鸡。”温氏抿着嘴,看着不太高兴,“我以前在娘家就帮着养鸡,嫁过来那么多年也把鸡养得好好的。就想着开春以后多养一些,养它个四五十只的。回头,下的鸡蛋能卖钱,等过几个月鸡养大了,也能提到集市上去卖。”

  因为这年头一般农家养的猪都是留到年前杀的,平日里想吃口猪肉都得碰运气,倒是常见人卖整鸡的,哪怕集市上卖不出去,镇上酒楼里也常年在收活鸡活鸭。因此,温氏这想法是可行的。

  朱母也觉得可行:“那就趁着如今活儿不多,让老大几个先把鸡棚搭起来,原先的肯定不够用。”

  搭鸡棚比盖猪舍还要简单,老朱家哥几个齐上阵的话,只怕小半天就搞定了,连材料费都不用买,山上全都有,最多也就是费点儿力气罢了。

  可温氏听了这话却并不曾露出笑来,半晌才喃喃的道:“可我没钱。”

  “要我借钱给你可不成。”朱母一句话就绝了温氏的希望,不过她随后又提醒道,“你要是买小鸡崽子,五个鸡蛋就能换一个。可要是买那种还没孵出小鸡的鸡蛋,我记得两个普通鸡蛋就能换一个了。”

  温氏瞬间眼前一亮,不由的脱口而出:“我去我娘家借鸡蛋自己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