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节(2 / 2)


  “等等,你说清楚。”王香芹懵了,她感觉这话拆开来每个字她都听得懂,合在一起却懂不起了,“二嫂跟我娘家大嫂设局算计人?算计谁?”

  “算计你娘家爹娘啊!”

  王香芹:…………

  这确实像是宁氏能干出来的事儿,问题是王大嫂为啥要配合她?有病?

  温氏大概也意识到自己这话不清不楚的,忙又补充道:“就是吧,王家的老早就想搬去邻县享福了,偏你爹娘死活不肯,舍不得地里的粮食家里的牲口。所以,宁氏就帮了她一把,设了个局,在那王管家跟前演了一出戏,生生的说服了王管家。再让王管家出面,将你娘家所有的家产都赠给了亲家!”

  “是你娘家大嫂的娘家!可不是咱们家!”

  王香芹当然知道这个亲家不可能是老朱家,王家要是真的增产给她,那还能不是疯魔了?况且她也不敢收的,谁知道会不会有后招。不过,听说是王大嫂的娘家,王香芹倒是点了点头,赞同道:“也好啊,她娘家挺穷的,是山民,家里没啥恒产,就几间破屋。眼下有房舍有田产,还有牲畜,慢慢的也能将日子过好。”

  温氏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王香芹:“人家谋夺你娘家的产业,你还觉得挺好的?”

  “你都说了那是我娘家,只要我娘家父母同意,我有啥好不乐意的?”

  “那也是你娘家啊!这闺女是赶不上儿子,那也比媳妇来得亲啊!哪有将家产给亲家翁的道理?这给嫁出去的闺女,起码是花在外孙、外孙女身上的,再不济也是花在女婿身上的。给了亲家翁,给谁花?那不都是外人吗?”

  好像也有点儿道理……

  然而,道理归道理,王香芹完全不在乎。

  她上辈子还见过老人不将家产给儿女,而是让家里的狗子继承遗产的,还有全副身家都捐赠出去的,啥情况没听说过?就给亲家,这个操作还是合乎常理的。尤其吧,王家眼下有钱了,所谓的全部家产,王香芹估算了一下,撑死了也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的。

  这么一想,她就更淡定了。

  “家产是他们置办下的,跟我有啥关系?别说给亲家了,他们就是一把火都烧完了,也不干我的事儿。”

  温氏气得直打哆嗦,半晌才挤出一句话:“你就不气宁氏?她算计了你娘家啊!”

  “那她算计的也不是我啊……”王香芹迷茫的望着温氏,“再说了,你不是说她跟我娘家大嫂合谋吗?”

  “对呀对呀,她跟你娘家大嫂联手算计了你娘家!!全部的家产啊!!”

  王香芹:…………

  关我屁事→_→

  反正给谁都不会给她的,况且真要是给了她,她才要吓死呢!!

  温氏气得不行,偏生她跟王香芹的三观差得太多太多了。这要是她娘家嫂子联合她的妯娌,坑了她娘家所有的家产,她一定会跟那人拼了的!!

  “不对啊,我娘家父母不蠢的,而且他们那么小气,为啥会松口同意赠产?就因为二嫂在王管家跟前演了一出戏?”王香芹纳闷了,她本能的想去找宁氏打听一下,临时想起宁氏如今不跟她玩了,非但不跟她玩了,还躲她跟躲瘟疫似的。

  好在,没有宁氏还有温氏。

  “哼!她多能耐啊!你都不知道她咋能想出这么缺德的主意来!她说你是白眼狼,嫁了人就翻脸不认娘家了!还说王家就不同了,发达了也不忘亲家。又说搬去县城里住,咋可能连老旧的被褥衣裳都带走呢?不如赠儿媳妇的娘家,结个善缘。还说啊,城里人不吃粗粮的,要是能把粗粮也留下,那就是十里八乡传颂的厚道人了!!”

  读书人好颜面,当然要是吃不起饭了,那肯定啥都顾不上了。

  可王举人家境富裕,王管家也深知自家主子的为人。要是送上一些破衣烂袄外加几袋子粗粮就能留下个好名声,那自然没有不干的道理。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宁氏算准了王管家的心态,故意找了几个托儿,在他跟前假装闲聊,几句下来就将她的想法全盘托出了。她本就好八卦,善洗脑,更何况这些乡下人眼里的好东西,在王管家看来真的是一文不值。甚至于,在回禀了王举人后,王管家又来传话,让把一切东西都给亲家,说那头啥都准备好了,还说王老太爷念叨好久了,王举人出私房钱,早一日赶到邻县,就多给一百两银子的红包。

  当然,人家没说的那么直接,王管家还带来了两个绣花荷包,里面装的全都是沉甸甸的金银锞子,王家大小俩孙子一人一个,说是王夫人给的,盼着早日亲手抱一抱自家的小孩儿。

  都这么说了,王家肯定得走。

  其实吧,就王管家陆续给的银子,还有那两个荷包的金银锞子,就价值好几百两银子了。

  而王家老俩口之前一直不想走,一方面确实是丢不下家里的老物件,另一方面也是近乡情怯。那头亲大伯是还在,当家做主的却是堂弟。偏生无论是大伯还是堂弟,都是素未谋面的。他们也担心将人家的客气当成了福气,就下意识的拖时间,想着人家能拉拔一把就好了,别求那么多。

  直到宁氏布局在后面推了一把。

  有时候,真的就只是差那么临门一脚。

  之前磨磨唧唧每天嘴皮子上说着要走却毫无任何实际行动的老王家,这回却是行动力惊人。不过他们还是比不上王大嫂的娘家人,王大嫂亲自回了一趟娘家,告诉他们这个大好消息,说好了,王家那几间大屋、屋内的家舍、屋后的猪圈鸡舍包括里头的肥猪和二十来只鸡,以及最重要的几亩地和地里待收的庄稼,就全部赠给了她娘家人。

  庄稼需要他们自个儿找人去收割,秋收显然易见是非常辛苦的,但王大嫂的娘家人太开心了,听到消息当天就过来核实,问清楚后,二话不说下地收割粮食,高兴得就跟天降横财一般。

  与此同时,王家人只拣了几样留作纪念的小东西,泪别村里人,坐上马车往石门镇去了。

  第108章

  王香芹压根就不生气的。

  而宁氏也正是因为预料到了这一点, 才大着胆子搞事情。

  要知道,就算财神奶奶已经变成了猪精奶奶,可对于宁氏来说, 依旧是她得罪不起的小姑奶奶。若不是她笃定了王香芹不会因为这个事儿而记恨于她, 就是借她熊心豹子胆, 她也不敢搞事的。

  宁氏一早就看明白了。

  但凡王家人再继续待在秀水村里, 老朱家就难逃被人在背后议论。哪怕王家人这几个月以来安安分分的从不主动搞事, 可任凭哪个见了他们仍旧会下意识的想起老朱家, 想起王香芹是个白眼狼,想起朱四郎是个靠媳妇发家致富的软饭男。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会笑话老朱家千算万算,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机关算计也只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白丢了一门极好的亲家。

  宁氏权衡再三,认定了王家人尽快离开秀水村才是对朱家真正的好。

  试想想,王家人离开后,再过个一年半载的, 有谁还会记得那些个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儿?再说了, 到时候村里只剩下老朱家, 吃饱了撑着才会为了一个已经离开不会再回来的人家,开罪村里的大户。

  所以, 王家必须走, 越快越好!

  至于家产的事儿……

  宁氏代入自己想了想, 要是自己突然出现在另外一户人家里, 管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喊爹娘,那她会孝顺那家人吗?不会的,撇清关系才是正理。至于那家的财产,更是不会沾手,彻底断绝往来才是最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