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迎风咳血还能篡位成功吗第113节(2 / 2)


  秦秾华和天寿帝同时开口,秦秾华道:“父皇先说。”

  天寿帝咂咂嘴,忘了自己要说什么。

  “你来问罢。”他道。

  秦秾华接着开口:“这阿庆是什么人,为何能够在宫中诞下婴孩还能不受注意地顺利将他养大?”

  “回禀长公主,这阿庆是掖庭那边发配过来的,以前在哪儿当差奴婢也不清楚。奴婢是分管祭坛那片的,阿庆人瘦,不爱说话,时常受其他宫女的欺负,宫里每次发的新衣都被抢走,身上穿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旧衣服,不合身,藏个肚子也叫人看不出来。”

  “长公主也知道,宫里每年都有新的宫人进宫,阿庆把龙子养在自个耳房里,一直养到六岁才让他穿着内侍衣服出来见人……确实没人能发现他不在花名册里。阿庆对他好,把他认作义子,这在宫里也不是少见的事,咱们都以为是阿庆想给自己找个伴儿,也就没有多想……谁曾想,这事不知怎么泄露出去了。今日陛下在祭坛上香祈福时,有刺客找上阿庆母子,说要除掉龙子。阿庆为了保护龙子,挡在前边……就这么去了。”

  秦秾华道:“这些都是这个叫‘常儿’的孩子告诉你的?”

  “回长公主的话,确是如此。许是奴婢此前照顾过他们母子吧,殿下对奴婢有几分信任,把这些告诉奴婢,求奴婢禀告陛下。”内侍瞧着天寿帝的脸色,试探地说道:“殿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一直念叨刺客可能对陛下不利,即使身受重伤,也不肯就医,一定要跟着奴婢来这里禀告陛下……”

  “他在宣和宫外?”秦秾华忽然笑了。

  胖乎乎的内侍不知她为何要笑,本能地瑟缩了一下。

  “父皇。”秦秾华走到天寿帝面前,行了一礼,缓缓道:“既然此人声称是皇子,当年必有蛛丝马迹留下,眼下最紧要的是彻查刺客,这名叫常儿的人,既然受了伤,那就先安置在某个无人的院中,派御医来为他治伤。久留在宣和宫前,太过引人注目。”

  天寿帝点头:“你说得对。高大全,你派个人,把人从宣和宫前领走,再叫个御医去为他看看。各宫还要加强警备,再从金吾卫里抽些人过来巡逻,别的——等事情查清楚之后再说。”

  “喏。”

  高大全退出了殿内,临走前,用一个眼色带走了胖乎乎的内侍。

  殿内只剩天寿帝和秦秾华后,天寿帝叹了口气。

  “这孩子是个有福的,这事儿若是早个一两天,有怜贵妃在,宫里不一定容得下他。秾华……你说,刺杀他的人是不是怜贵妃……穆才人派去的?也只有她才有这般蛇蝎心肠。要不然,怎么早不刺杀晚不刺杀,偏偏在穆才人在的时候出事?”

  秦秾华笑道:“秾华也猜不出来。”

  ……

  回宫后,秦秾华召来乌宝和上官景福,这二人一人去勘验了阿庆的死尸,一人查看了叫做常儿的少年伤势。

  两人将所见所得汇报给秦秾华后,真相已渐渐在她脑中汇聚。

  秦秾华神色复杂,从棋盘上取走一枚身着华服,神色嚣张的水晶小人。叮当一声,小人落入结绿端着的木盘,永远退出了这一盘棋。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她喃喃道。

  论心狠手辣,她还不如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第74章

  立秋那日, 衔月宫举办了盛大的迎秋宴。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天寿帝罕见地独自坐在上首,皇后不见踪影。

  兖王举着酒杯, 走到殿中向天寿帝祝贺新秋。

  “……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洪福齐天!”

  “好!”

  天寿帝哈哈大笑, 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兖王敬了第一杯酒, 宴会正式拉开帷幕, 殿内旋即杯觥交错, 充斥欢声笑语, 好不热闹。

  回到座位的兖王随即也成为群臣敬酒的重心之一,另一边,燕王的桌前则门庭冷落,再是华美的衣饰也无法掩饰燕王脸上的戾气, 他神色阴沉,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坐在一旁的燕王妃担忧地看着,想拦又不敢拦。

  “燕王颓势已现, 陛下诸子,还有谁敢与殿下争锋?”

  兖王放下酒杯,朝拍马屁的官员道:“不可如此。都是手足兄弟,为何一定要争锋?穆才人虽做了错事, 但已受惩罚, 我是父皇长子, 于情于理都该照应弟弟。既然有本宫这个长兄照应, 燕王又何来颓势一说?”

  官员连忙揖手道:“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兖王大善!”

  兖王露出爽朗的笑容,摆了摆手:“谈不上大善,手足亲情乃人之常情罢了。”

  小官员敬了酒离开后,兖王的桌前只剩下几个心腹之人。

  “殿下,微臣听说,衔月宫多了一个龙子,此事……”

  “是真的。”兖王把玩着手中的白玉酒杯,道:“皇后今日缺席,就是在悉心照料这位命途多舛的龙子呢。”

  心腹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本宫的这位弟弟,可不是个好相处的角色……和燕王截然不同呢。”兖王放下酒杯,眼眸中露出一抹寒光:“先是在宣和宫门前让百官瞧见他血淋淋一身,再是病中抓着皇后的手不放,连喊娘亲……听说他的亲娘为了保护他而死于刺客之手。”

  他哂笑一声,缓缓道:

  “死的……还真是时候啊。”

  “殿下是觉得……”

  “我如何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皇如何觉得。”兖王道:“大理寺的人勘验过现场,已经将调查方向放在了缉查刺客上。如今大理寺相信此子无辜,衔月宫的宫人也证言此子乃陛下龙子,再加上,父皇深信不疑的魏弼钦也盖章此子身上有龙气缠绕。上玉牒,已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那我们……”一人看向其他几人,眼中何意彼此心知肚明。

  “不必。”兖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本宫再过不久又要返回驻地,宫中热闹,也是好的。”

  几人随即反应过来,露出了然的笑容。

  一人抚须笑道:“还是殿下想得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