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的夫君穿来了第53节(2 / 2)


  他爹娘为此哭喊着逼他跟小寡妇断了,老钱头就是不肯, 人人都说老钱头这辈子是没指望咯!他婆娘生不出孩子,就靠那一女娃,还不是自己亲生的,有什么用?

  尤其是在老钱头手里宽裕些后,居然还送继女去读了两年书!

  一提起老钱头,那大家都有志一同摆手:老钱头不行!老钱头傻!

  眼看那小丫头今年十四了,过完明年就能嫁人,老钱头以后能获得个什么?他为了这娘俩跟家里闹崩,兄弟几个好些年不来往,死了连给他摔盆儿的都没有,以后逢年过节,别人都有儿子孙子烧的纸钱,他老钱头能落得个什么?

  可无论旁人怎么说,老钱头就是不改。

  他们家那小寡妇也泼辣,你说说那铺路招工,别人家都是汉子去,偏偏她一个女人,不知羞耻也去应聘!有人就说这寡妇就是水性杨花,怕不是瞧见铺路队男人多才朝里头钻的!这话叫老钱头听着,老钱头抄起扁担把那嘴贱的打出了十里地!

  他媳妇进了铺路队之后,干活又快又好,上头派来的传道官还夸呢!不仅给提了工钱,还提拔他媳妇当小领队!

  如今纺织厂来招工,他们家芳娘长得好人也精神又爱干净,立马就被选上了,试用期还没结束就转了正,干了两个月,当上了小组长!整个连化村的女工都归她管!

  芳娘孝顺,每个月赚的工钱都拿回家,还会给老钱头打二两好酒,买些下酒菜,从来不吝啬在这个继父身上花钱,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早已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

  芳娘这样有出息,上门求娶的也不少,但老钱头跟媳妇都不肯答应,他其实没读过什么书,可他知道他媳妇是为啥只生了芳娘便不能生的,因着嫁人时太小,生头胎时人都差点儿没了,之后元气大伤,到现在阴天下雨还浑身难受。

  他不馋别人家的儿子,他们家芳娘一个就顶得上旁人家那十个八个的儿子,但他不能让他闺女也跟媳妇一样遭罪,所以老钱头放出话去,他们家芳娘满了十八才会嫁!

  如今老钱头自己在家照顾地里的活儿,芳娘在纺织厂上班,率先申请了种棉花,等地里这一波玉米花生成熟了,下个季度他们家就要改种棉花,他媳妇跟闺女都在厂里当干部,他们家这日子越过越美!当初那些笑话他送闺女读书识字的人现在都悔不当初!

  芳娘就是靠着认字成功出人头地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百姓们渐渐发现识字的人非常吃香,虽然他们种地可能不怎么行,但不需要功名就能当的传道官会优先考虑识字的人,厂子里选小组长时,识字的人也绝对是率先被选中的,而那些不识字的,真真体会到了什么叫“寸步难行”。

  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行啊!

  大家在地里刨活儿的时候,还能笑话笑话那些花冤枉钱去识字的,尤其是送女娃去识字,这不糟践银子么?男娃识了字,还能找个账房先生当当,好些的说不准能考个童生回来,女娃识字有什么用?

  老钱头家的芳娘则证明了女娃识字真的有用!

  她表现的好,是连化村第一个给家里换上玻璃窗的人!

  以前都说养这个继女是老钱头傻,可现在看看,那些个有儿子的,有几个比芳娘能耐?整个连化村都不一定找得到如芳娘这般孝顺的姑娘!

  人家送了女娃去认字,去厂子上班,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于是很多坚定认为老钱头干了错事的人家也渐渐产生怀疑:是不是老钱头的做法才是对的呢?要不,咱们也把家里没满十二岁还不能去应聘的女娃送去认几个字儿?

  大齐各个州省气候略有不同,比如洛京这边,经过检测,土豆地瓜等农作物可以种两个季度,涧州那边则只能种一个季度,但涧州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果树,涧州刺史谭文熙伏法后,朝廷派遣了新的官员前去接任,这位官员是位实干派,为了彻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他还亲自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农,自己下田试验过,走时带走了秋漾编纂的《大齐农业要术》。

  里面是秋漾收到派遣至各个州省的女官们所传递回的信息,尽数整理汇总后做出的总结。

  根据地理环境与气候的不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需要照料的方法自然更加不同,除此之外还有肥料的科学沤制,以及玻璃大棚所需要的注意事项。

  编纂这套《大齐农业要术》,足足花了秋漾近半年的时间。

  期间因为遇到一些难题,她回过现代世界找专业人士请教,新一任涧州刺史上任时,正是冬日,百姓们收获了一季度的神仙种,发现果然如朝廷所说产量极高,再加上玻璃大棚的推广,虽然不能家家户户都吃上新鲜蔬菜,但冬日的蔬菜价格低廉,手头有了钱的百姓们至少是买得起了。

  大齐历昭武元年十二月份开了恩科,卷子一发下来,难倒无数学子,但也有人脱颖而出,被顺利选入工部待用,此次卷子注重“数”,占比极大,在一片哀声哉道中,朝廷宣布了科考改革的新法令。

  会作诗写文章很不错,可社会发展永远离不开数学,这是能够引导人类走向探索的神秘学科,昭武帝在现代世界时便对“高考”十分看重,他认为高考比科考更加公平,也能够更好的选出全方位人才,尤其是分科制度,在此基础上,他将科考机制做了大幅改动,但并没有一次性全部放出来,而是继续采取了温水煮青蛙模式,今年减少八股文占比、增加新学科,明年呢?后年呢?

  等到学子们反应过来,科举早已大变样。

  不仅如此,幼儿教育同样需要重视,现代世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令昭武帝十分羡慕,他希望大齐也能如此。

  令工部疯狂的杂交水稻量产惊人,可惜留种艰难,昭武帝借着这一年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土里兼并这一问题。

  他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即便因此迎来世家反扑也决不更改,经过昭武帝铁血镇压,有一段时间秋漾经过明德门的时候,总能闻到去不掉的血腥气。

  大批大批的脑袋落了地,在彻底见识了昭武帝的手段之后,识时务的人早已主动将家中土地献上,受时代所限,短时间内想废除土地私有制并不轻松,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控在豪绅贵族手中,想要将其取回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

  除却每日处理政务外,昭武帝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秋漾给他带来现代社会的影音资料,光是笔记便做了厚厚几本,说是殚精竭虑一点都不为过。

  真正受到好处的百姓们最清楚是谁为他们带来了这样的改变,更何况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曾拥有过多少土地,手头有地的,朝廷以双倍市价买回,然后重新规划,分配到百姓手中,给予他们土地使用权,但严禁买卖,一旦发现便会被问罪。

  也就是说,从前他们为贵人种地,如今是为朝廷种地,只需要付很少的赋税便可以,甚至还可以税利合一,以利代税。

  在现代世界,农民无需交税还有国家补贴,可是在大齐,应当还需要好些年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是自己的国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不能一味照抄,因此昭武帝每施行一项新法令,都会选择先小范围实施,确保无虞后再进行全国推广。

  稳扎稳打,决不揠苗助长。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有秋漾在身边,他迷茫不解时,总是能第一时间去寻求她的帮助。

  洛京的第一场雪下起来时,昭武帝总算是从繁忙的政务中喘了口气,瑞雪兆丰年,今年百姓家中有余粮,国库也还算充盈,应当可以过个好年了。

  往年一旦入冬,昭武帝都是最头疼的那个人,先帝对百姓死活漠不关心,昭武帝总不能像他一样,天热时忍一忍尚且能过,天冷缺衣少食,每年冻死饿死的人都不在少数,若是发生雪灾,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今年却不一样。

  大齐各地已经建起了不少水泥房,与土房相比,水泥砖房更加稳固和安全,再加上逐渐延伸开来的平坦道路,短短一年内,大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不过在昭武帝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外面下雪啦!”

  秋漾裹成一只毛茸茸从外头进来,脱掉手套对着掌心呵气,昭武帝走到她身边,握住她冰凉的小手,这么冷的天他不大愿意让她到处跑,可秋漾自己闲不下来,年后还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今她在民间的声望比昭武帝更盛,听温慧说,有好些地方的百姓给帝后立了生祠日日参拜,朝臣们也从一开始对秋漾听政感到不满变成了习惯——圣人愿意,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再加上秋漾顶着个神仙下凡的名头,她的功绩是实打实的,谁还能说她一句不是?

  明明昭武帝要帮她暖手,秋漾非把手从他温热的掌心抽出来,然后再塞进他脖子里,她指尖上带着微微水汽,显然在外面碰了雪才又重新戴的手套。

  昭武帝也不生气,捏了捏秋漾的耳朵,她只是使坏,很快又把手拿了出来,隆平宫内殿是很暖和的。

  秋漾把大氅脱下,“有妈妈的消息了吗?”

  奚寒女士自从八月底跟随秋漾来到大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第二批农作物收获之后,她便四处游历去了,还带上了太后,如今已经走了有三个月,每个月都会送一封信回来,不过间隔越来越长,可见她走的也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