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33)(2 / 2)

  被那些虫子咬了之后,大家反应都不一样。有些一晚上都撑不过去,有些呕吐,有些整夜发高烧。但是只要没断气,晚上就会继续被拿去喂虫子。小孩儿说,本来我也快撑不住了,发了高烧,烧得昏昏沉沉,周围不知不觉只剩下了我一个。但是我还是没有死。我看得出来他们很高兴。

  他们给了我更好的吃食,更好的衣服。但是我偷听见他们暗地里讨论,晚上要拿更大的虫子来咬我我装作肚子疼,趁他们不注意放了之前被咬的时候攒下来的虫子,跳了暗河,运气好才逃出来的。

  这几天是雨季,青州的暗河这才丰盈了起来。

  他们好像不是青州人。小孩儿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他们水性还没我好,也不懂那条河是往哪里流的。

  你小子运气不错。江逾白赞赏道。

  何止是运气不错在被虫子咬的时候居然还想得到攒几只,拿去对付那些青衣人居然还成功了,可谓有勇有谋。

  蓑帽一愣,随即愤恨道:他们还在研究这些害人的东西?还拿这么小的孩子做手脚?

  研究害人的东西,这倒是不一定。江逾白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小孩儿,见他能跑能跳,虽然瘦弱,体质居然比一般的孩子还要好看他拖着一群追兵活活逃到了飘渺山,这就可见一斑,但做的的确是大逆不道的恶事。

  小孩儿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有想过去报官,但是他们都不听我的。

  可不是,大灾当头,人人自顾不暇、焦头烂额,此时一个疑似邪教的组织出现,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腾出手来接这个烫手山芋。

  总还是要去一趟的。江逾白道,你和我一起去,报官的事我想办法。

  小孩儿点了点头。

  蓑帽一时无言:所以这还真是个乐意趟浑水的大好人?

  对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江逾白点头道,还有你,蓑帽兄弟

  什么蓑帽兄弟!蓑帽气地把蓑帽给摘了下来,露出一张看着居然还挺顺眼的年轻面庞来,我有大名,叫祝安。

  祝安兄。江逾白敷衍地喊了声,温声问小孩儿,你呢?

  我叫......吴小六。小孩儿低了头,我还没大名呢。

  你头上有五个兄弟姐妹?祝安问。

  五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吴小六头低地更低了,我爹娘总埋怨我一个小子,吃的太多,干活还不勤快。我跟着我爹上垄,贪玩儿没及时回家,就被捉走了。

  江逾白:......

  祝安:你爹娘倒也是奇,五个姐儿后第一个小子,放在别人家大概不知道要宝贝成什么样子。

  江逾白:他现在这个性子也挺好的。自立自强,人也谦和。

  吴小六:对了,大侠,你叫什么呀?你的名字肯定比我的要好听。

  江逾白愣了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

  祝安看他犹豫,把蓑帽揣在腰间,有些奇怪地问:说个名字罢了,即便是编一个我们也不会介意。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江逾白失笑,摇了摇头:

  江逾白。短短三个字,有股隐约的坚定的味道,我叫江逾白。

  吴小六:江哥哥名字真好听!

  祝安:......你说你叫什么?他微微长大了嘴,瞳孔微缩,身体不自觉前倾道,你叫江逾白?哪个逾哪个白?

  ......江逾白抽了抽嘴角,拉着吴小六转身就走。

  祝安还在原地咀嚼着江逾白这个名字,见他们要走了猛地恍过神来,追赶上去喊道:剑、剑仙?!你不是死了吗?

  江逾白淡淡瞥了他一眼,祝安顿时闭嘴,不再大惊小怪,只是两颊泛红,颇为兴奋地猛瞧他。

  剑仙?那是什么?吴小六惊讶地问道,难道江大哥真的是神仙吗?

  不是。江逾白摇了摇头,不再多说。

  他确实不是什么神仙。祝安压低了声音,往吴小六身边凑了凑,可他曾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剑!

  听起来好厉害。吴小六说,可是为什么你看起来比江哥哥还要高兴啊?

  祝安脸上的笑意一僵,暗骂了句小鬼,又把蓑帽戴回了头上。

  ※※※※※※※※※※※※※※※※※※※※

  周琰还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正文 四十

  江逾白携吴小六、祝安两人一路往岐县的县衙去了。他们打算先报官, 不成再往刺史府投名帖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萧睿这个身份的方便之处了。他的亲哥官职虽小, 却是军营中的实权派,背后站着淮亲王;父亲尸位素餐, 顶的却是文官清流之位,因本朝文官的特殊地位,只要打上争谏的名头, 他们的折子里即使写的是一堆垃圾, 皇帝也必须给两三字批复。

  因此就渠道而言, 萧睿文武两方面都有通路。

  也就是说,他想请人参这个今年因洪灾取消了入京述职的刺史一本, 远比普通人要容易。刺史为保住乌纱帽, 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忽视他。

  当然, 江逾白把它当作一条退路使用。他当然希望歧县的县令能管些用,没有足够的人手把那些青衣人捉拿回来,就把库房里昔年赫赫有名、炸石建堤的轰山炮拉出来, 往那个山头炸上一两记,不怕那群家伙躲着不出山。

  祝安并不知道江逾白脑子里想的是多么凶残的策略,他还沉浸在自己偶像诈尸并且和偶像并肩而行的兴奋之中。

  为了不拖延脚程,江逾白把拴在山下的小白骑上, 还另买了一匹马给祝安。三人紧赶慢赶, 赶到岐县时,发现地势较低的房屋已经被淹了一片, 滚滚浪涛里多是断了的梁柱和碎瓦, 高处的山腰上扎着大大小小的草棚, 明显还有县民在等洪水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