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章(2 / 2)


  不是这个就好,杜如蒿松了口气,“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出来一同商量呢?您这样,我们都很担心您。”

  听到女儿的话,杜石林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手上的青筋像一条条小蚯蚓盘附在上。他怎么说呢?儿女都那么优秀,现在连老婆也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只有他,他现在只能给老婆打零工。难道他能说他现在天天被老婆呼来唤去,他这个一家之主觉得很丢人?这样说了他父亲的威严何在?

  家人太优秀了既让人骄傲也是压力。杜石林没有回头,半响他才小心翼翼地说:“我想去干些别的活,不在家干了,好好,你说怎么样?”

  爸爸在问自己怎么办?杜如蒿有些小心酸,她完全明白了爸爸沉默的心理。作为一个算是北方的汉子,从小被人教导就是要承担一个家的责任,要养护家中妻女。爸爸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沉默寡言,却像一座山一样背负着整个家。

  可是,先是他引以为傲的工作没了,只能当保安,现在连老婆女儿也比不过,做点心也只能打个下手。他男子汉的自尊心根本受不了,都怪自己没想到这个,看到爸爸笑容越来越少,还以为他有外遇了。

  事业就是男人的脊梁,现在爸爸提出来了,自己当然要支持,“想做什么,您有思路了吗?”

  “我在超市里看到袋装的宽粉,一袋才300多克,就卖好几块一斤。觉得这跟咱们那里做的粉条差不多,可一斤粉条才不到1块钱。价钱差这么多,我想能自己做宽粉就好了。”

  “这个想法特别好,爸爸,回头您试试吧,宽粉一般是吃火锅用的,销量还是挺大的。”杜如蒿眼睛一亮,她不是在哄自己爸爸,而确实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火锅红火起来后,火锅底料、宽粉简直是家家吃火锅必备的材料。

  杜石林声音轻快了许多,“我原来就有一些关于咱们这里粉条的一些想法,今天在超市看到宽粉觉得做这个更好,你也觉得好,等忙过中秋我就试试。”

  y县的粉条一直很有名,但多是手工的那种,每年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才可以做粉条,晒干后的粉条盘成两尺多长的一片。他们村里一般把几片捆成一捆,卖给到村里来收粉条的人。这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不过这样长的面条,一般都是裸包装,看起来很简陋,价位也卖不上去。现在爸爸看出了宽粉的作用,想着做这个,现在反正家里也试得起了,只要爸爸高兴,就比什么都好。失去过才知道,一家人和睦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父女两人商量好,杜如蒿觉得爸爸的情绪好了许多,这才继续向村里而去。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色,她的心却飞回了城里。

  ☆、第35章 返乡

  杜家人要回去走亲戚,但也不可能拉着这一大车东西去走亲戚,还是要先回自己家,把礼物卸掉一部分。

  村子里长年没多少变化,他们一进村,“突突突”的三轮车响就引来了不少人,大家都一脸笑脸,热情地打招呼。

  “石林回来了,这是你们新买的三轮车?看着可真夯实。”

  “是啊。”

  “咱们村原来就长坡有一辆三轮车,现在这是咱村的第二辆,你小子真发财了。”

  “发大财了吧,你们看买这么多东西走亲戚?”

  杜石林看着心情好了许多,也笑呵呵地回话,“我们做点小生意,为了送货方便,这是借钱买的。”

  这是杜家人在县城就商量好的,挣点儿钱没事,但短短时间内能挣下一辆买三轮车的钱,别提之前还借钱买了房,那也太让人惊奇了。

  “那也得有人借给你才成啊,现在借钱这么难,能借出来就是本事。你们家还在县城买了房,以后都是城里人啦。”村里人还是羡慕不已。

  杜如蒿也笑,怪不得刘邦会唱威加海内回故乡呢,富贵不返乡犹如锦衣夜行。以她的成熟心态,被人这么羡慕,也有些小得意。

  反正也快到家了,坐车又颠,她一手撑着车边,利索地从上面跳了下来。又跺跺脚,坐了半天,脚都有些麻了。

  一个女人急忙上来扶着她,说:“好好也回来了,漂亮得我都不敢认了,就跟电视上的城里人一样。”

  杜如蒿笑了,“婶子你说得我都要飘上天啦。”

  “婶是说真的,你妈去县城做什么啊,这把你养得这么好?”原来的小瘦条,现在不但人长高了,皮肤也白了,整个人脱胎换骨了一般。

  原来是打探情况的,这也没什么好瞒人的,杜如蒿道:“我们就做点小生意,卖点儿点心什么的。”

  “做点心卖啊,你妈原来手就巧,也怪不得。”这真是羡慕不来。

  杜石林给村里的男人们散了一圈烟,这才在大家赞叹的目光中,把三轮车开到了自家院子门口。

  杜玉林夫妇刚才也听到动静过来了,她可不像村里人那样好糊弄,看大哥买这些礼品的质量,他们没发财才是假话呢。大嫂原来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原来会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走亲戚?

  想到这里,她心里庆幸原来听了杜玉林的话,在如蒿碰着头时三番四次来道歉。给杜玉林使个眼色,两口子一起把东西帮着卸下来一部分。她笑容热烈,神情殷切,“你们房子我过两天就来看一看,都好好的呢。”

  二婶这次可够热情的,杜如蒿看看父亲,杜石林从怀里掏出个信封,“玉林,吴霞,这是借你们的钱,你们数下。”

  杜如蒿也拿了一提月饼,一箱饮料放到吴霞脚下。“二叔、二婶,这些你们掂回家吧,我还给如岭买了套衣服,你回头给如岭试试合不合身。”

  那是一套天蓝色的运动装,一套三件,外套上衣、裤子加一件乳白色的圆领长袖t恤。这一套衣服大概就要七八十块,吴霞大概看了一下尺寸,正是儿子的号码,乐得嘴都合不拢,“不用试,肯定合适。”

  她拿过衣服,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道:“我跟你们说啊,我亲戚家一个表姐在一家公司,他们那里存钱利息高得很,一年20%,你们要有钱的话可以投进去,比干别的强多了。我表姐就使了许多利息了,不是自己人,我还不给他说哩!”

  杜石林也点头,“没错,大哥,听说有门路的还贷款投进去的,利息到手再把钱还银行,可是发大财啦!”

  “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他的利息又从哪里来的?”

  “人家钱都拿出去投资了,城里的钱好赚着呢。”像大哥一家,这才多久,不到两个月,借自己的钱就还上了。杜石林有些眼热,先拿这个消息讨好一下大哥,再求他也给自己找个挣钱门路,自家也会很快就会富起来。

  “二叔二婶,哪里有投资会给你这样高的收益?我们家还了借的钱,真是没钱向里投了。我也劝你们不要投,不像银行,这种私筹国家是不支持的,如果老板跑了,谁的钱在里面那可就完了。”

  吴霞不以为然,“我亲戚在他们公司里呢,真不行了她会说的,到那时候就可以把钱取出来。”

  杜如蒿话说到这份上,见吴霞仍是不听,也不再反对,说得再多了,还以为自家阻她钱路呢。

  杜石林则脸一沉:“那种钱你们不要去沾,人啊,不贪心就不易受骗。”爸爸说得不错,可惜很少人能做到这点,贪婪是人的原罪。

  看杜如蒿父女都不以为然,吴霞讪讪转换话题,“岭岭很想你们啊,总是说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好好姐姐。”

  想去城里玩是真,想自己家的人倒未必吧。杜如蒿看二婶一家还能说出什么。

  果然,客套一会儿,杜玉林问:“大哥,你们在县城做什么点心啊,挣钱不?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去做?你看养个孩子现在真不容易,岭岭一个人太孤单了,我们还想要个二胎,到时候又要被罚一大笔钱。”

  这时候农村计划生育不像原来那样紧,头胎生女孩的不说了,都会再要一个男孩的,就是头胎是男孩的,一般过个几年也想要个女孩,不过生二胎的指标要交一大笔罚款。

  杜如蒿知道,东山乡还好,有的地方乡里没什么收入,就指望这个创收。每个负责乡计划生育的人都有罚款指标,完成了有奖励,完不成只有基本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