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6节(1 / 2)





  空海对着白居易摇头,笑言:“你啊你,六根不净,得不到便放不下,怎么能明白。”

  白居易郁闷到了没脾气了,没好气的说:“我若是六根清净了,不是和你一样入佛门得了。到时候自己都能参透,还来问你干嘛。”

  白居易越说越觉得心里苦闷,窝了一肚子的问题,找人解答,结果明白的人各个都给自己装深沉。说出的话也是不明不白,听得白居易云里雾里的。到最后来,白居易是积了一肚子的火,还没出发。

  空海倒是好脾气,见白居易自暴自弃的坐在地上,耍赖生闷气的样子。索性也坐在了白居易的对面,然后开始给白居易解惑。

  “其实答案早已经告诉你了,只是你还没有想起来。”

  “什么意思?”白居易继续不明白。

  “贵妃没有死,陶娇娇手腕上的符咒是倭国的文字。阿倍仲麻吕在安史之乱时便离开了大唐,回到倭国,直到死都没有离开倭国。倭国的天-皇很是看重阿布的才华,多次邀请阿布出仕为官。阿布都拒绝了,并严明余生只想隐居山林,安稳的过好余生。不过还有传说,阿布家中藏有绝世美人,因不喜见外人,所以阿布就带着她隐居山林,这一守便是将近三十年。后来妇人去世后,阿布也相继离开了世间。”

  空海的话,听起来和白居易的问话没有什么联系,可在白居易听来,却是惊起心中骇浪。

  “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贵妃她,她......”

  白居易因为猜到了某种可能,太过震惊使得说话也是断断续续,激动地不能言语。

  空海点头,说道:“对,是你想象的那样。至于为何封印了陶娇娇,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这大唐,杨贵妃是一定要死的,而贵妃墓里究竟是谁,没人会关心。世人只用知道,贵妃死了,这便是结局。”

  白居易瞬间明悟,可心里却更加的复杂。

  “结局的真假没有人会在意,他们只是要个结局而已。”

  空海很欣慰白居易的了悟,回道:“是的。真假从来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们想要什么样的结局。”

  “你最初理想的结局是贵妃和唐明皇执着爱情后的生死相依,知道贵妃死因没那么简单,你就怀疑自己所认为的结局。你愤怒贵妃死得不该是因为唐明皇违背了你《长恨歌》里面的形象,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其实你只是不甘心自己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不愿承认自己自欺欺人的愚蠢。”

  “而白龙和陶娇娇的爱情故事让你又开始相信这世间的真情所在,你感动他们的爱情故事,你替他们怨恨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所以你才要抓住他们故事中的每个细节不放。没有给你解释清楚陶娇娇为何最后会被封印,你便一直放不下也想不通这个问题。”

  “你来寻找我解答你心中的疑问,却碰巧遇到了慧果大师。可你却依然称呼他为丹龙,但是,这世间早就没有丹龙的存在。你的执着和放不下就像是这同一个人的两个称呼,一个是过往,一个是现在和未来。逝者不可追,你又何苦沉迷其中,纠结不放。”

  “可是,可是这世间总要有一个真实的真相,难道不是吗?难道都让世人在虚假的信息中蒙蔽一代又一代的人?”白居易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愤怒。

  真相被蒙蔽,难道这就是真理?

  空海无奈的叹息,而后悠悠的说道:“真相不会被蒙蔽,蒙蔽的只是世人。”

  “蒙蔽的只是世人?蒙蔽的只是世人......”白居易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突然彻底明悟,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哈哈哈哈,好一个蒙蔽的只有世人。我懂了,我明白了。哈哈哈......”

  白居易一身轻松,再无半点纠结郁闷。起身仰天大笑,空海知道他这次是真的放下了,也释怀了。

  是啊,他们都放下了,旁人又何苦纠结不放呢?真相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相爱的人终于在一起了,这便是最后也是最好的结局。

  “白龙,鱼,鱼上钩了,快拉起来啊!”

  “哎,好嘞。”

  “啊,好大一条啊!哈哈,我的鱼汤有了。哎?曈曈,你放下,松口。”

  “啊——白龙,抓住曈曈,还有那只助猫偷鱼的笨狗。抓住它们,还我的鱼。”

  寻一处山水之家,房前繁花,房后竹林静谧清雅。有猫有狗,有相守一生的爱人。看似简单平淡,其实却活的自在潇洒。

  “猫呢?”

  “跑了。”

  “狗呢?”

  “失手了,只抓了一把狗毛。”

  陶娇娇忍了忍,心疼狗一秒钟,继续耐着性子微笑:“那我的鱼呢?”

  白龙心虚,对着陶娇娇讨好的傻笑两声,然后弱弱的说:“鱼?鱼......那个,娇娇啊,我在给你钓一条好不好啊?那条咱不要了,我在给你钓一条更大的。”

  陶娇娇直接怒了,挑了眉头,凉凉的说道:“再钓一条更大的鱼?哼!你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给我钓了刚才那一条鱼,再给我钓一条更大的是不是要一晚上的时间啊?”

  白龙想了想,不确定道:“应该,不会吧? ”

  不会?

  哼!

  陶娇娇冷哼了一声,转身就走。留下身后的白龙也不要鱼竿渔具了,紧追着陶娇娇。

  “娇娇,你去哪啊?”

  “回家。”

  “你不想吃鱼啦?”

  “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