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章(1 / 2)





  阿璇点头,是该问问她娘。

  碧竹掐着点进来,就是问道:“姑娘,咱们是现在叫膳还是去太太院子里头吃?”

  先前在顾家的大宅的时候,阿璇还没这样的感觉,可这会到了庄子上,感觉整天考虑地就是三个字,吃什么?

  自从搬到卫氏的庄子上后,日子就像进入一个平稳的时期,平淡又透着温馨。哥哥一直在书院里头读书,不过每隔五日就会回来一会,而顾应承和顾应启兄弟两人,因为年纪还小,卫氏又心疼他们,就请了先生到家中来读书。

  至于阿璇,原本教顾家姑娘的陈先生本是卫氏请来的,可是她们临走的时候,卫氏找了陈先生详谈了一次,她选择了留下。因为大太太答应她,不管二房出多少钱,她都愿意多给银两。

  卫氏不愿再这无谓的事情,和大太太再闹起来,便没有为难陈先生。

  三房比他们要后搬走,三太太拿了全部的积蓄才在信阳府里头买了一座两进的宅子。虽然宅子比从前少了许多,可是他们三房一家住,反而是更加宽敞了。

  “姑娘,想叫什么膳食?”碧鸢问道。

  自打来了庄子上之后,阿璇登时发现自己的日子太过了,这其中最紧要的就是,再没人管着她的膳食了,简直就是想吃什么就能点什么。

  于是阿璇迅速地将现代的一系列快餐食品带到了这里,也迅速地得到了顾应承和顾应启兄弟两人的捧场。

  这两人不知多喜欢吃鸡米花,小小的鸡肉丁在酱料里头腌制一个时辰,在裹上一层面粉,放进油锅里头炸的滚烫脆黄,再陪上一小碟酱料,别提多好吃了。

  不过这种油炸食品,在现代的时候,家长就不敢让小孩子多吃。在这里,阿璇自然也不敢让他们多吃,好在她如今是止不住地新花样子,他们吃得多了,有时候也会忘记。

  “今个风这么大,好想吃火锅啊,”阿璇托着腮看着外头,这会风刮在窗棂上,吹的呼呼地直叫,要是下雪天的话,那就更适合了。

  碧鸢有些诧异:“姑娘想吃锅仔?“

  南边不兴吃火锅,北方才时兴呢。这边多是会吃锅仔,就是一盆菜做好了,下头弄个小炉子煨着,这样菜就不会冷了。

  所以头一回阿璇说吃火锅的时候,碧鸢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等阿璇稍稍解释了后,她便了然地说,原来是锅仔啊。于是在阿璇殷殷期盼着,古代的火锅会是个什么模样的时候,就见丫鬟端着高炉子进来,后头跟着的丫鬟则端了个略大些的炉子,待她看清了之后,这才发现这锅仔是就是她在现代吃过的锅仔。

  她原本还以为这会江南的火锅,就叫锅仔呢。

  所以阿璇立即说道:“就是火锅,不是锅仔。”

  碧鸢这会又想起了先前闹得笑话,立即便是笑着说道:“那姑娘是要吃鸳鸯火锅,还是清汤的?”

  阿璇自从上回吃了火锅之后,就找了匠人,特制了鸳鸯锅来,拿到厨房的时候,和大师傅一说明用法,连师傅都感慨五姑娘果真是心思精巧,竟是能想出这等奇妙的吃法。

  不过她家中的师傅终究是做惯江南菜的,弄出的来红汤锅瞧着红通通的,挺有食欲的,可是吃下去总觉得了少了点味道。

  好在家中其他人都是清淡口味的,所以吃着倒是还觉得好,所以阿璇正犹豫着要不要专门请个川菜厨子。

  “姑娘,咱们今天吃火锅,”此时碧竹见她发呆,又问了一句。

  “算了,等下回下雪的时候再吃吧,”阿璇淡淡说道,随后就听她吩咐道:“让厨房弄个炸鸡柳条,这回配个香辣酱,再弄个干丝配鸡丝锅仔,再弄个两样炒菜。到时候让都送到我娘的院子里头,我今个过去吃饭。”

  昨个夏九歌派人送了信过来,说是新到一些皮子,问她需不需要拿些,若是想要的话,她可以派人送来。阿璇一听说是皮子,就好奇都是什么料子。

  可来人送了信就走了,她也没能问清楚。所以她就想明个进城去,正好哥哥明个回来,她打算顺道把哥哥接回来呢。

  “外头风大吧?”卫氏也是一个早上没出去,瞧着女儿披着一领斗篷进来,便忙让丫鬟上前给她拿了下来。

  阿璇回道:“应是还好,不过瞧着这立冬了,连风刮地都比平日里头厉害。”

  母女说了会话,卫氏就提到,她亲爹又从京城寄了好些东西回来。自从她们搬了家之后,她爹就跟生怕她们在外头受了委屈一般,几乎是半个月就派人送东西回来。

  而顾应承和顾应启居然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小弓,自打他们得了弓箭之后,周围农户的鸡鸭可是遭罪了,他们带着小弓追着那些鸡鸭能跑出好几里地来。也幸亏他们还射不准,要不然那些鸡鸭还真的逃不出他们的手掌。

  卫氏怕他们闹腾地太厉害,居然就农户的鸡鸭都买了回去,把这些鸡鸭在自家院子里头放着,他们要是追着玩,就让他们去就好。

  结果前几天的时候,顾应承终于在顾应衍的指导下,第一次射死一只鸡,他兴奋地拿着自己的猎物回来给她娘看的时候,卫氏险些被吓昏过去。

  待到了午膳的时候,顾应承和顾应启两人终于回来了,他们一进来就闻见屋里头的香味,只顾上急急地叫了一声娘和姐姐,眼睛就溜溜地往那边膳桌上瞧。

  等卫氏领着他们坐下后,两人眼睛盯着那盘鸡米花,果然古今中外就没有小孩能抵挡得住油炸食品的魅力。

  好在每回厨房也知道分寸,连鸡米花的数量都是数着端过来的,两人一人一小碟放在面前,沾着酱汁吃,顾应承还知道用筷子夹呢,顾应启恨不能直接拿手沾酱了。

  “这炸鸡米花虽说好吃,到底油大了些,”待吃过饭之后,卫氏让人拿了石蜜丸子让他们两人吃,生怕他们两腻着了。

  谁知两个小家伙一人捏了一颗丸子吃下去,还挺回味地问道:“姐姐,咱们下回吃鸡肉卷吧?”

  这也是阿璇照着肯德基鸡肉卷做出来的,让人摊了薄冰,将大葱切成细丝,放上生菜和炸好的鸡米花,再裹成卷子,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脆。所以他们惦记着那个也是惦记地很。

  阿璇哄着两人一会,就是让丫鬟带着他们休息会,下午还要继续跟着先生读书呢。

  “娘,我想明个进城一趟,夏姑娘的铺子又进了新皮子,我去瞧瞧,”阿璇说道。

  卫氏好奇地问:“她那铺子不是做绸缎生意的,怎么还兼做皮子生意?”

  “这些皮子听说是他们到边境特意进来的,很是精致,听说在扬州的时候,就买了一部分,只带了小部分回信阳来卖,”阿璇说道。

  卫氏知道夏九歌这姑娘,家里头突逢大难,却自强不息,如今带着弟弟在外头讨生活。当初阿璇哄她说,自己同这位夏姑娘是偶然遇见的,见她身世可怜却又自强不息,像极了陈先生。

  虽说陈先生没跟着二房到庄子上,可卫氏却也不怪她,毕竟陈先生有自己的考虑,再说她们到底是住在城外,不像大房是在城内那般方便。

  “既然你想去看,那就瞧瞧吧,正好你哥哥明个也要回来,你一并同他回来就是了,”卫氏想到这里,点头同意,她又道:“娘给你些银子,你若是喜欢什么,买了就是。”

  说着,她就要玉瑶把自己的箱子拿过来。

  阿璇知道她娘手里头有银子,但还是阻止道:“我不过是随便去看看罢了,何必带这样多的银两在身上。若是真喜欢,让夏姑娘派人送到庄子,到时候再给钱也不迟啊。”

  待第二日的时候,她一早就乘着马车进了城内,不过卫氏也生怕这路上不安全,特意多派了两个庄子上的护卫陪着她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