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节(1 / 2)





  皇后是婆婆,蒋明薇不敢不跟着,连骂她也只能忍着。蒋明薇跟在后面,内心也觉得很委屈。这是怎么了?明明,亥时时宫里已经失火了,这盏龙灯最后也没有点亮。

  为什么?

  蒋明薇跟着皇后赶到宣德门楼观时,许多人已经在了,上面的气氛并不好。皇帝站在最中间,旁边跟着谢玄辰,虽然大伙都在说恭维话,也不见皇帝脸色好转丁点。

  也不能怪皇帝黑脸。象征着真龙下凡的巨型龙灯点燃时,是谢玄辰在场,底下百姓欢呼时,也是对着谢玄辰。

  这简直是稳准狠戳到了皇帝的肺管子,忌讳什么,就来什么。

  慕明棠知道他们俩抢了皇帝皇后的戏码,现在非常识趣地站在一边,安静地当壁花。皇后上来后,眼见皇帝对着她全无好脸,可是还不得不强笑着,赔小心道:“官家,小孩子咋咋呼呼,听风就是雨。晋王妃断没有胆量敢欺骗您,应当,是误会了。”

  说完皇后自己都觉得难堪,误会,现在是一句误会就能扯过去的?皇后现在也不敢说皇帝是真龙天子上天受命之类的话了,讪笑着陪在一边。

  反倒是谢玄辰,镇定自若,神态坦然,一点都不觉得为难。又不能怨他,他上来的时候,城门上确实没人。点灯不是谢玄辰授意的,皇帝躲走也不是他逼的,天意就是如此巧,能怪谁?

  皇帝好歹心术深沉,深呼吸几次,调整好脸上神情,依然是一副和气老好人的样子。他笑着问谢玄辰:“安王与安王妃出去逛灯市,与民同乐,想来乐趣无穷。这一路可有收获?”

  “谢陛下关心,”谢玄辰慢悠悠说,“与民同乐不敢说,不过论起收获,倒也有些。”

  “哦?”皇帝笑问,“能被你称为收获,想来必是不凡之物。不知道是什么?”

  “路上顺手抓了几个奸细,党项人,应当是西夏派来的,但也不排除是吐蕃藩部栽赃西夏。”谢玄辰不紧不慢,仿佛在说今天天气真好一样,悠悠道,“一个十三个,除去当场死了一个,其他都是活口。已经被禁卫军押到大牢了,等上元假过去,让兵部审一审,估计有惊喜。”

  皇帝最开始还装着笑意,后面越听表情越凝重,后来已经完全收敛了笑。

  “此话当真?”

  “人就在大牢,抓人的禁卫军在城楼下等着,皇上派人去问一问就知道了。”

  皇帝一脸严肃,立刻唤太监过来,去下面传禁卫军。

  蒋明薇站在皇后身后,全程不敢吱声。直到听到谢玄辰的话,她才露出些惊异之色。

  蒋明薇忽然生出一种不妙之感,谢玄辰所说的奸细,该不会正是剧情中放火的那一批吧?

  就算真的是,他们也该在东华门伺机放火,为何被谢玄辰撞到了?蒋明薇难以置信,忍不住问:“安王是在何处找到的奸细?”

  找到?谢玄辰轻轻瞥了蒋明薇一眼,这个词,用的可不寻常。

  这话皇帝都没问,倒是被蒋明薇插话了,皇后用力瞪了蒋明薇一眼,神情尴尬的都要立刻跪下请罪。

  “官家……”

  皇帝抬了下手,皇后立刻不敢再说了。皇帝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语气沉沉:“先听安王怎么说。”

  谢玄辰收回目光,随意道:“在朱雀门御街旁的一条辅街上,离太常寺不远。”

  竟然是宣德门和朱雀门这一条线,和东华门完全在两个方向。蒋明薇不知不觉皱眉,她原本以为谢玄辰也是重生知道剧情之人,可是听他所说的地址,与剧情中完全不一样。他若真是重生,应该去东华门等着才对。

  那就是说,他并非重生,也并不知道今日会发生什么。这就更奇怪了,白天时所发生的一切都一模一样,为什么最后会造成这么大变故?

  皇帝听太监附耳片刻,得知禁卫军确实在谢玄辰所说这个地方抓到了人,谢玄辰的话分毫不差。既然此事是真的,皇帝也生出许多疑问来:“安王,你为何知道那是奸细?”

  慕明棠一直安安静静地听着,当一朵合格的壁花,听到这句话,她脸上才露出些微妙的表情。

  “这个呀。”谢玄辰笑了一声,眼神倏地变得不屑,“他们有眼线埋伏在宣德门广场,见我从宫里出来,就一路跟着。后来,他们寻机会制造了起撞车,把我和禁卫军隔开,大概是想趁机劫持我。”

  听到这里,在场所有人都露出和慕明棠一样的神情。谢玄辰冷冷笑了一声,讥讽道:“所以,他们就在牢里躺着了。”

  皇帝都说不出话来。支开禁卫军,劫持谢玄辰……真是不知者无畏,也是敢想。

  蒋明薇大概明白了,又觉得不明白。难道,这一世所有的变故,都是因为谢玄辰?

  前世奸细潜伏在宣德门,那时谢玄辰不在,慕明棠也不是安王妃,自然没有任何人下楼出宫。奸细一边盯着城楼,一边按计划放火,可惜皇帝身边守卫太森严,他们没找到机会行刺,只能作罢。

  但是这一世,谢玄辰和慕明棠众目睽睽之下离开,宫廷众人看得清楚,外面的人当然也能看清楚。就算是傻子,也该知道这两人身份不凡,必是皇族,所以这些奸细改变了计划,改为尾随谢玄辰。等确定了谢玄辰当真是个王爷后,他们就打算劫持谢玄辰,用一个王爷作掩护,混进禁宫。

  更巧的是谢玄辰长相还十分具有迷惑性,奸细只以为这是一个养尊处优、细皮嫩肉的草包王爷,谁能知道,彻底翻车了呢。

  他们被当场卸掉行动能力,放火一事,当然也就不了了之。

  蒋明薇似懂非懂,而这时,城楼上起风了,吹的众人衣襟猎猎作响。

  所以,前世那场大火,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齐聚。后来能烧成那样,连天气都出了不少功。

  今夜出现不少变故,现在还有党项奸细落马,皇帝再无心思看灯。正好此时起风了,皇帝借故,让众人散了。

  谢玄辰率先带着慕明棠回家,下楼时,慕明棠经过蒋明薇,见蒋明薇脸色极其不好,在风中简直摇摇欲坠。

  蒋明薇这次,算是摊上大事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留言抽50个红包

  第66章 游园

  上元节过去很久, 慕明棠怀着某种阴暗的心思, 特意留意隔壁的动静。可是一连好几天, 风平浪静。

  奸细的事自然被牢牢压着,无论审理出什么结果, 都只有兵部和皇帝知晓。百姓依然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中, 上元连着五天, 灯火通明, 普天同乐。

  在上元节上大大出了风头的晋王府, 如今也安静得过分。慕明棠没有看到戏,说不失望是假的, 可是后来想想也是, 皇帝要脸面,总不可能公开斥责儿子儿媳。毕竟上元献灯这么风光的事, 皇帝和后宫一家子却疑神疑鬼, 狼狈地躲在偏僻宫殿里,以致于误了献灯……传出去, 即便是被晋王妃煽动的,皇帝脸面也不好看。

  所以, 明面上皇帝并没有说蒋明薇什么。谢玄辰和禁卫军果真抓到了奸细, 蒋明薇说她在宫里偷听到了奸细密谋放火, 道理上也说得通。至于情理上皇帝信不信, 那就见仁见智了。

  慕明棠没有看到热闹,略有遗憾,却并不怎么失望。凡事不能只看眼下, 对于一个爱面子的君王,还有什么比让他丢了面子,更犯忌讳?

  皇帝现在看着按兵不动,并不追究,反而比明着斥责更不妙。不怕皇帝生气,怕的是皇帝在心里存芥蒂。若只是惩罚,皇后和晋王一系大不了这次丢些脸,也就过去了;若皇帝记在心里,更甚者在情感上对晋王评价降低,那以后,有的是他们小鞋穿。

  蒋明薇大概也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上元节回府后就称病,听说连管家也不大理了。谢玄济同样在家读书修习,不再如前些日子般连轴赴宴,连皇后如今在宫中,都十分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