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第82节(2 / 2)


  大夫:……

  迷茫、困惑、怀疑人生等等表情,走马灯一般的出现在了大夫的脸上。

  他很努力的去回忆自己刚才说了什么话,导致这对母子俩对他的误解那么深。

  可思来想去,他都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啊!不就是说了一句“不太好用药”吗?没啥问题啊,就老太太这病,纯粹就是大鱼大肉吃太多了,加上这几天又是高温天,老人家本身消化功能就比不上年轻人,隐隐有些不舒服,不是很正常吗?

  不是什么大病,甚至可以说压根就不算病,少吃点儿或者吃清淡一点儿,事情就过去了。

  大夫很努力的想要阻止钱家母子俩的深情流露,但他没能成功。

  这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是,钱府的头号大管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钱管家原本就是跟着钱大富过来的,他本人就站在门边,亲耳听到钱大富哭着喊娘,也亲眼见着钱家母子俩抱头痛哭。

  他也是个感性的人,当下就忍不住老泪纵横,随即就出去安排了。

  那不得安排妥当吗?

  钱小少爷的亲事刚结束,整个钱府还是张灯结彩的,这不得立刻换掉?还有,老太爷当初的寿棺就是提前打的,老太太自然也是。但寿棺就算打好了,那也不可能放在家里的。所以,不光要安排人将整个府里的装饰都换上一遍,还得派人把老太太的寿棺从郊外抬进城里。

  另外还有搭灵棚、买祭祀用品,以及通知亲朋好友等等事情,那都是要他这个管家一一安排的!

  对了,还有去昌平镇请安大师过来操持老太太的后事,但这事儿吧……

  钱管家觉得,像这种露脸的事情还是交给老爷亲自去办吧。不然,什么事儿都由他这个管家代劳了,倒显得他家老爷无所事事一般。

  不过就是转念之间,钱管家就把接下来的事情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什么事情是他去做的,什么事情派下去给具体的人负责,还有专门留给主子们事情等等。

  总之,碰上钱管家这样的玲珑人,真是钱老太太前世今生修来的福报。

  等大夫终于忍不住打断了这对母子的深情流露后,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钱老太太惨遭去世#

  得亏眼下钱老太太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不然她只怕真能被气死过去。就算这样,在本来就身子骨不太舒服的前提下,又遭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惊吓,还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

  老太太真的病了。

  这一次,大夫开方子抓药就方便多了。但还是那句话,确实不是什么大毛病。

  钱大富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他只能庆幸,起码这次的误会没有传到安大师耳中,要不然安大师该怎么看他呢!搞不好就要误会他是个为了自身平安而巴望着亲娘去世的不孝子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的形象就要全毁了!

  可惜安父并不知道他心里想法,要不然肯定会告诉他,在自己心目中,他就是个死胖子。

  最多也就是加上个前缀,有钱的死胖子。

  ……

  安父一脸冷漠的听着安堂叔讲述完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沉默了许久后,才道:“不信谣,不传谣。”

  “啊?噢噢,好的哥。”虽然不懂这话的意思,但安堂叔特别乖巧的点头表示知道了记住了,又问还有什么事儿没,没事儿他就要回去安排开学事宜了。

  “赶紧的!”安卉站在自家铺面门口冲着对面的杂货铺吼道,“三娘!学堂要开学了,赶紧送你弟弟去上学!”

  第065章

  上学诶!

  在这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心目中, 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那是一般人可以肖想的?是寻常人家的孩子能念得起的?

  像余家,号称耕读之家, 但事实上已故的余老爷子压根就不是什么读书人, 他就是个走南闯北的行商,辛苦奔波了大半辈子才攒下了一笔家当。到了他儿子这一辈,则依靠着他花了大半辈子积蓄置办下的田产度日。

  事实上, 余家那边是一直到老爷子孙子这一辈,也就是余耀宗同辈人时,才有那么几个是识字的。

  是几个而非全部,余耀宗压根就不是长房的,他也不是他爹的长子。他那些排行靠前的亲哥堂哥们, 全都被耽误了。倒是他后头的堂弟们运道好, 还有侄儿们,但凡不是蠢得离谱的, 起码蒙学是上了的。

  但仔细算下来,余家从泥腿子到儿孙都可以读书识字, 那得花了近一甲子的时光。

  甚至于,这样都算是运气极好的。要知道,余老爷子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大半辈子过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也是因为他运道极好, 加上本身能力出众, 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才有了如今的余家。

  可像这种情况,放在普通的镇子村子里, 又能出几个呢?

  安卉的小姐妹姜三娘家里都不能算是穷的,家里的房舍是自己的, 临街的一面被改成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虽说这导致姜家院子小了许多,但实实在在的是一笔进账。加上杂货铺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姜三娘她爹和她爷都是有活儿的,还有她娘最近也接了学堂做饭热菜的活儿,家里除了尚且年幼的三娘和她弟弟外,每个人都能赚钱。

  有房产有铺面有家当,家中大人都能赚钱,并且身上没有任何负债。

  就是这样的人家,也没想过要送唯一的男孩儿去上学。

  也不能说是完全出不起这个钱,咬牙供还是可以的,但多数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

  说白了,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配。

  读书识字是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即便撇开考科举做大官这一条路,光是念过书能认字能算账的人,就能轻轻松松的在县城里找一份体面而又稳定的活儿。如果离家太远,待在镇上光靠帮人代写书信、写过年对联福字、写喜事请帖等等,单这些就足以养家糊口了。

  姜家原本没想过自家还能摊上这样的好事儿,更美滋滋的巴望着呢,一听安卉扯着嗓子在对面喊,正在杂货铺里给人拿东西找钱的姜奶奶顿时喜笑颜开:“好嘞!咱家庚子一定好好念书!”又冲着后头喊了一声,不多会儿姜三娘就带着弟弟快快乐乐的跑出来了。

  是的,没看错,姜庚子也很快乐。

  那不然呢?小孩子又没上过学,他知道个啥?年仅八岁的小屁孩,就知道自打家里决定送他去上学后,全家上下都非常高兴,是那种一提到这事儿就乐呵呵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