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第33节(2 / 2)


  先炒葱蒜茸。用半锅油,炒成焦黄浅褐色,放牛肉粗粉、鲚鱼粉和虾粉,炒至油略干了,再添半锅,加香料、芝麻花生酱继续炒。

  藤丫在一旁看着她哗哗往锅里倒豆油,心疼得不行,又赶忙找了围兜来给她系上,生怕她溅污了昨日刚买的新衣。

  江满梨笑道:“看着心疼,待到吃的时候,你便知有多香了。”

  酱料炒得稠黄冒细泡,便可以加白酒、盐糖、酱油调味,其间要一直烧着大火,江满梨偏爱略带一丝辣味的,又放得些许红油进去。炒作深棕、褐底带赤的颜色,方才离火,拿坛子盛出来。

  炒好的沙茶酱极鲜,带着鱼虾独特的咸腥气味,却不惹人讨厌,反倒特殊而诱人。忍不住拿手指挑一点儿尝了,油酱在口中分离,酱是沙中带甜,甜中有咸,油则是纯粹的鲜。

  林柳与许三郎、陆嫣二人同坐一桌,如今几人已深谙订座大法,几乎不需再垂涎三尺地排号。

  林柳目光时不时透过厨下的竹帘往里飘。飘着飘着,江满梨便托着大木托盘过来了,其上三锅咕嘟咕嘟沸腾着的沙茶牛肉煲。

  “诶,这就对了!”许三郎两手一拍,“贴秋膘,贴秋膘,就得吃这大炖肉!”

  说罢拿筷箸拨一拨。牛腩软烂,任意捞起一块来,便能看出沙绒绒的质感。萝卜亦炖得绵绵浮于汤中,其间个把两个红辣椒点缀,三者皆受沙茶酱的浸染,成了诱人的深棕赤色。

  汤汁浓极,舀一勺浇于饭上,许三郎等不及了,连肉带饭吞下去,呵嗤呵嗤地扇着口中的热气,竖起个大拇指。

  “似甜非甜,似辣非辣,从未吃过此般滋味,京城绝无仅有!”

  陆嫣也尝了,惊喜道:“咦,好似有些海味在其中?”

  江满梨又给三人端来三盏甘蔗马蹄汁,是她与竹娘一同煮的,最适宜立秋润肺去燥,贴秋膘好帮手。上了马蹄汁,笑夸陆嫣:“陆小娘子神了,确实有海味。还不少!”

  众人都夸赞过这沙茶牛肉煲,林柳便也不欲再多说了,饮一口马蹄汁,目光含笑落在江满梨脸上,点头对她道谢。

  心里没说出来的却是,江小娘子今日这身淡蓝鹅黄的新衣,衬她于这第一缕秋风中娇俏灵动,姿容曼妙。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实在是……

  令人心动得紧。

  第39章 遇到个小问题(一更)

  做卤鸭货的作坊铺面找了约莫一旬,终于在宣文坊内找到一家合适的。

  铺子门面不大,但厨房着实宽敞,现有四个灶头,还能再砌。后院也大,三间房可住人,另有柴房、棚屋可堆置食材。沟渠小井,一应俱全。

  江满梨、吕掌柜和曹庆三人一同去看了,觉得满意。

  原租户是个开茶叶作坊的,退掉这处,是因为生意做大了,要搬到御街东去,换个更大的地儿。而房东则是想置换处住宅,才打算卖掉。

  笑眯眯地与江满梨三人道:“这处铺子,风水好,不漏财,保管你们顺风顺水,兴旺发达。”

  曹庆爱财,最听不得这样的话,四方脸露出笑来,急迫地就看吕掌柜和江满梨。吕掌柜笑着让他稍安勿躁,同江满梨一齐,又仔细看了铺面格局,坊内邻里等,问清楚了售价、税钱,才点头,让帮忙请房东来。

  房东是个小老太,拄一根粗圆的木杖,由那茶叶商人搀进来,江满梨便笑了。

  “申阿婆?阿婆是这铺子的东家?”

  小老太太也一愣,随即嗬一声,笑道:“怎么哪处都有你这小娘子!”

  吕掌柜曹庆两人一看,熟人?霎时喜了。江满梨便简单介绍几人认识,道:“这是与我同住吴家院落的申阿婆。”

  又聊了几句,方知申阿婆在京城有好几处铺子,甚至还有一栋小楼,均是在京城房屋价钱还便宜时就置下的,几十年来赁出去给人做生意,收益可观。

  如今铺子身价翻了不知多少番,售出去一间,换成套京城边儿上的小院落。申阿婆与江满梨道:“我这脚啊,自那回崴了之后,就不大得力。我外甥女心疼我,愿意来照料,我便想着置换个住处,也享享福。”

  曹庆佩服又羡慕,笑道:“阿婆好远见,但愿我也有做包租公的一日。老来售出去,拿着钱回乡,颐养天年。”

  江满梨很是认同,心里暗笑,这包租公包租婆果然是从古至今的职业首选。谁不想拿着闲钱,日日滋润又自在呢。等还完铺钱,再有些积蓄,还是要继续置业才行。

  因着江满梨与申阿婆的关系,这桩买卖签得格外顺利。

  申阿婆不是个吝啬的老太,见着铺子里墙面地面都有些自然老化斑驳了,爽快提出交割前会找匠人来一趟,把墙面刷好,青砖地面也补平。再就是让那茶叶商人把铺子里的破烂都清出去,给阿梨他们打扫干净。

  茶叶商自觉应当,也笑眯眯地应着。

  如此,只有吕掌柜找匠人来改了改灶房,另添了几口灶和烤炉,小作坊便悄默声地开张了。

  -自入秋,江满梨的夜宵摊子上换了一种红火的方式。

  夏日炎炎的时候是众人吃钵钵鸡,一手拿竹篾子,一手拿冰饮子,身上热汗淋漓,口中凉爽畅快,扇扇子、吃酥山的热闹。

  而立秋之后,夜里稍起了凉风,就变成了大伙一人一个烫乎乎的砂锅,一手拿调羹,一手拿筷箸,菜肉夹在调羹里,小口小口地吹着吃。吃到浑身发暖,微微的辣气充溢唇齿,才不舍地放下筷箸,拿温热的马蹄汁来啜一口的热闹。

  唯独烧烤热销这点没变过。勿论是从前吃钵钵鸡,还是现下吃煲,人人都爱点上几串来,或是炙得皮脆里嫩的豆腐,或是炙得油花花的、裹了葱白的猪大肠。

  而初秋日最得人喜爱的,还是刷了辣酱的炙江米藕,和一遇火便刺啦刺啦响的五花肉。

  砂锅煲是先用大锅在灶上炖煮好,客人点时,再由藤丫盛出一份,放入砂锅里,拿出摆摊时用的两口小炉子,放上去加热,烧得滚烫了,拿稻草编的隔热托儿垫着锅底,端上桌去。

  江满梨就立在一旁,捏着小刷炙烧烤,目光自竹帘下看着堂内堂外座无虚席,一众食客吃得卖力,时不时还高声夸赞几句,心里也乐陶。

  待手上的签串烤好,再忙不迭端着木托盘出去上菜,穿桌绕凳地送小菜、收银子,更是欢畅得觉不出累来。

  江记的烧烤火候炙得最佳,比其他食肆饭铺里买的,不止口感软香适宜,更是焦香与幼嫩兼得,且不知佐料里加了些甚么,刷得是浓油赤酱,火红一层辣椒面,沾着些芝麻小茴香。

  江米藕是把蒸好的江米,于莲藕的孔洞里塞实了,再整个煮熟切片。烤时撒料粉,烤香后再刷酱,趁热吃,面里带糯,一咬便拉丝。

  而五花肉则是腌入味的,大片来串、大片来烤,让火舌燎上几遍,油脂烤出去,吃起来就是糯而不腻,瘦肉与猪皮皆焦香,裹上料粉,谁人能挡。

  江满梨这头端上来一大盘炙签串,带着微焦肉香气和炭火烟味,将将落在食案上,邻桌的眼神就被勾过来了。

  那郎君伸着脖子看看人家点的,爽快道:“江小娘子,劳烦这边也加十串江米藕,十五串五花肉,炙鹌子也再来一只!”

  “两只两只!一只怎够吃,炙鹌子两只!”同伴着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