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春秋不当王第382节(2 / 2)


  (阏于:董安于,字阏于)

  而李然一边还礼,却还是不无担忧的回道:

  “只是范鞅此人亦是老谋深算,难道当真不会对此有所防备?”

  只听董安于又是言道:

  “呵呵,实不相瞒,其实关于此事,安于早在子明先生来晋国之前便已是有所筹谋了。而家主其实也是一直在等着子明先生来我晋国游说,所以才迁延至今。毕竟,此事若家主直接与寡君去说,有范鞅在那从中作梗,此事必然不成。而如今有子明先生一起,便是大不一样的了。”

  原来,自赵鞅和董安于上次拜见李然而不得,他二人回到了晋国后,董安于却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所以,他就格外关注李然的动向。

  当他得知李然去了郓邑,而且还带上了自己的私兵,便已是猜出了李然的下一步动作必是访问晋国。

  于是,董安于便开始策划劝说当时还身为太子的晋侯午。

  在董安于的授意下,赵鞅对晋侯午亦是多次言及此事,并言说此事若成,便足可替太子立下一番君威,也好让范鞅等一众卿族日后也不敢太过藐视于自己。

  而年轻的晋侯午本就有着重振公室的雄心,所以也是一拍即合,自然就记下了此事。

  至于,董安于究竟是如何猜出李然会来晋国求援的?

  其实这也不难

  毕竟,世人皆知如今的鲁侯已是走投无路,也唯有前来游说晋国,才有那么一丝希望。

  而鲁侯所派来的无名使者又大都会被范鞅的手下给直接截住遣返。

  很显然,李然如今的这一个洛邑太史的名头,是鲁侯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了。

  既如此,李然他会不来吗?

  显然不会

  李然闻得此言,也是不由觉得董安于这个人,虽是年纪也不大,却也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一把好手。且其人目光深远,确是颇有韬略。

  也难怪赵文子当年,竟会这般在意此人。

  于是,李然也不再多言,直接是欣然答应了下来。

  临别之际,赵鞅又是朝着李然是深鞠一躬:

  “子明先生,待鲁侯归国之后,先生当真不考虑助鞅一臂之力?”

  李然还礼道:

  “在下心意已决,恕在下实难从命!”

  赵鞅又颇为失望的叹息一声,随后待李然是穿戴了好衣帽,二人也就此别过。赵鞅与董安于乃是又从暗道而去,而李然则是从屋内出来后,就看到了子路竟在不远处候着。

  随后,子路又一路护送李然是回到了驿馆,孔丘见到他们回来,便急忙将他们迎入屋内问道:

  “情况如何?”

  “已经定下了,赵上军明日便会带我入宫面见晋侯。按照他们的说辞,其实晋侯早就想要插手此事了,只是苦于之前没有合适的契机。而明日,待我当着文武公卿的面言及此事,晋侯便会当场下得诏令!”

  李然将情况详细的和孔丘说明,孔丘闻言,不禁是松了口气。

  要说此事竟会这般峰回路转,孔丘也是万万没想到的。

  “若真是如此,鲁侯归国可就有望啦!”

  “嗯,待明日入宫后,我自会见机行事,尽量促成此事!”

  孔丘亦是满脸的喜悦之色,他这些年,其实也一直都在为鲁侯一事而奔波,此刻终于是让他见到了一丝曙光。

  ……

  次日清晨,一辆马车是直接停在驿馆门口,原来是赵鞅派来的。

  李然当场会意,只他一人坐上马车,便是到了宫门之外,却见赵鞅已经等他多时了。

  又是在宫正的带引下,李然终于是来到了偏殿。

  范鞅列席于殿内,又见李然到来,眼睛不由自主的是眯了一下。

  昨日他和李然的那一场当众辩论,虽然他算是占了主动,但此刻再见到李然,而且还是由赵鞅领来的,他这心中多少也是犯起些嘀咕。

  不多久,晋侯午上朝。只见晋侯午身着素服,与众大臣是先行一个见礼,然后众卿家又是一个还礼,这才分列坐下。

  只因此时先君还未安葬,就如同当年太子野一样,太子虽算得新君,但依旧还不是以国君的衣饰示人。

  众人行得君臣之礼,一番繁琐的礼节过后,但见范鞅正欲出列,只见赵鞅却是抢在范鞅的前面,出列道:

  “禀君上,臣有事要报!”

  晋侯午见得赵鞅,便是心照不宣的就着他那略显稚嫩的嗓音言道:

  “哦?有何要事?赵卿还请明言。”

  “诺!”

  “只因鲁侯如今出奔在外,受困于郓邑。鲁国乃与我晋国同为姬姓之邦,又如何能够对此事置若罔闻呢?更何况,我晋国既身为伯主之国,若对此事置之不理,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晋国再无昔日的伯主之实?”

  “此前,只因王畿之内有王子朝为乱,故而耽搁了这些时日,现如今君上既已继得君位,便合该将此事提上议程才是!”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